第23章:方巾(1 / 2)

如果不看書,你就不會覺得自己愚蠢。

路明非覺得自己大致就是一個愚蠢的人,所以才會對著厚厚的《後漢書》頭大如牛,痛苦地抓著自己的頭發。

他身邊就是放著喝儘的咖啡杯,隻剩下底部還有少於黑色的殘液。

《後漢書?公孫述列傳》記載:李熊複說述曰:“今山東饑饉,人人庶相食;兵所屠滅,城邑丘墟……”

路明非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的腦袋被把這些史料弄得迷迷糊糊的,他也不是很懂這些拗口的文言文,隻能大致也能理解它的意思,仍然越看越奇怪。

書中的這段記載簡直標準的中國謀臣敘事,就像是三國時期諸葛亮見到了劉備也是一樣的開場,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

謀臣們開口先分析下天下大勢,然後再分析各路諸侯實力,我方優劣,最後總會彙聚成一句話:

主公!起兵吧!

天下唾手可得!

於是路明看見這樣的話,就忍不住腦補出一個羽扇綸巾的謀士,這個謀士一定是消瘦的,而且還留著灰白的山羊胡子,站在大殿之中滔滔不絕運籌帷幄,說得唾沫星子亂飛,似乎天下儘在掌握之中,一乾武夫乃至王座上的君王也隻能洗耳恭聽。

這一段論述放在中國古代史中自然是正常無比,但是在路明非的視角看來,卻是怎麼看怎麼彆扭。

因為,他知道這個給白帝公孫述出謀劃策的李熊,就是青銅與火之王諾頓,也是他的朋友老唐。

路明非怎麼都不能把一個鞠躬儘瘁的謀士和老唐那張喜感的臉,或者是三峽水庫下那位暴怒的君王聯係在一起。

和是他怎麼也都不能把老唐和諾頓聯係在一起一樣。

或許學院對龍類的研究是正確的,龍類就是龍類,人類的身份隻是他們佩戴的麵具,就像是捕食者偽裝自己的花紋,這個麵具可以是任何樣子,可以是賤兮兮而喜感的老唐,也可以是鞠躬儘瘁的李熊,甚至還可以是其它任何樣子。

但是,一旦它們褪去偽裝,那就隻剩下了一個身份,那就是龍類。

而所有的龍類都是人類的敵人。

自己真的能拯救老唐嗎?路明非忽然有點遲疑了。

不過路明非也不是沒有看見好消息。

書中記載,在李熊慫恿公孫述稱帝之後,恰巧“有龍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

學院分析,這裡記載著的是,諾頓以不知何種手法,於大殿之上顯出龍形,暗夜裡光芒熠熠,如同祥瑞。

對於這一神秘現象,此後學院的專家在研究這一史料時一致認為,閃耀的光輝極可能來自諾頓龍化或部分龍化後釋放的某種火係言靈。

公孫述則將此視為福瑞的象征,因刻其掌,文曰“公孫帝”。

這代表,諾頓在使用“李熊”這個身份的時候,已經覺醒了龍類的記憶,他甚至都能使用言靈,然而他依舊選擇了保留李熊這個身份,作為公孫述的臣子去謀劃一切。

它很聰明,起碼是可以交流的對象,如果到了最壞的結局,也不是沒有挽回的餘地。

“《後漢書》,《龍類心理學研究》,還有《匈人王阿提拉》,這麼多書要是在書房的書架上看見,我會覺得這個人涉獵甚廣廣博學多才,可如果它們擺在圖書館裡的桌子上,我隻會覺得,書旁邊的人隻是拿這些書裝裝樣子。”

女孩拉開了路明非旁邊的凳子,坐在了他旁邊。

路明非這是在圖書館內的一間雙人研修室,他用自己的學生卡借下了這間研修室,可以一直用到圖書館閉館,這期間不會有人來打擾。

“雖然看起來很像是在裝樣子,但我確實是在認真看它們。”路明非合上了手中的書,“那什麼,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太劃水了,隻能現在臨時抱佛腳了。”

路明非倒也不算多臨時抱佛腳,《龍類心理學》是他上一世學過的,而且他分數考得還不錯,而《匈奴王阿提拉》則是校長給他推薦過課外讀物,路明非也是結結實實看完了的,還向校長提交了讀書筆記,如今多少還有印象,所以稍微翻一下就很容易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