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六境丹理(1 / 2)

元精日壯,百日築基,雖然隻是說次數多了就會達到築基,但也有一定時間量度,一般每天修煉三四個小時的功態,三五個月就能達到第三層玉液還丹。

達到了第三層並不代表第二層的功夫就完美了,根基不固,未來走的就不會太遠,南宮仙教徒弟,那是按照天仙的標準,每一步都得是完美達成。

端木雅在第二層煉形的過程中,並不會有退病的現象,因為她的根骨已經足夠純淨,所以就沒有煉形功夫退病的現象驗證,隻有采藥一陽現。

僅僅這一步就又消耗了近千年壽元才凝聚出一團元精,這元精在肉體的下丹田位置,但卻藏在氣海內更高一維度的元精之府裡麵。

《西遊記》中的東海就相當於人體的氣海,龍宮就是精府,定海神針鐵就相當於這個精府內的元精,也是丹道抽鉛添汞裡講的鉛。

這個元精之團,自己感覺像鉛鐵一般堅硬,但解剖肉體卻完全找不到;因為元精存在於生命精華的抽象層次,它化生骨肉,但它不是骨肉,如果非要強說,那骨肉中的生命力就是元精。

這第二層次的意識狀態就是細念住的意地範圍,大藥功成,上三關天梯而入腦府泥丸宮,元精入泥丸宮,遇見神府,謂之立金鼎。

這個金鼎不是精元,不需觀想,它就是細微的意識狀態,也可以叫做止慮後的純淨心神狀態,丹道叫做識神退位,瑜伽師地論叫做無尋無伺。

在這種近乎無主觀意識的清明狀態中,大藥過三關入泥丸,與神火相交,產生元氣,從氣脈中下透重樓,注入降宮心府,謂之玉液還丹,玉液就是元精與神火相遇後,蒸騰出的元氣能量。

元氣產生時,在肉體血脈層次,口內津液香甜,這是一種功態表征,但這津液隻是比較有營養的口水,並不是玉液,玉液也不是物理層次的存在。

而那團元精也不會完全轉化成元氣,元氣入中田氣府,元精還會從胸骨氣脈中下入氣海的精府內,這是玉液還丹的一個完整過程。

丹道第三層就是無限的積累精元功夫,煉精化氣,轉化出足夠的元氣,元氣充足後,精府的元精也會更加精純,就會從氣脈中順著任脈的方向上行淬煉骨肉。

這個淬煉過程叫做玉液煉形,玉液煉形的氣脈循環跟任督循環是相反的,這是第三層玉液還丹後才有的功夫,肉身的精力不止是充沛,簡直就是旺盛。

精力充足的時候,還在凡人心性層次的修士,難免就會產生濁思淫欲,所以這個階段要飲食潔淨,男不見女,女不見男,耳不聽,眼不見,心不想,是最好的狀態。

要是真忍不住,那就泄了再接著修便好,並不會有什麼危險,也沒有多大的損失,凡人不求長生的,一般止步於此也能百病不生。

而專心修道的人,他們的內心追求高一些,所以意識的細微程度還得繼續提升,前麵已經從粗沙子研磨成了細沙子,在第三層功夫時,要達到識神完全退位才能有築基的可能。

識神退位是怎樣的呢?

瑜伽師地論裡講了三個次序過程,在內境意地狀態,意識經曆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達到識神完全退位,主觀意識完全放下。

有尋有伺,就是意識收斂入體內空間時,覺觸離開體表,收入體內,視聽的力量混為一體,叫做內觸,開始能捉摸精神層次的存在。

所謂的意地,就是第六根意根,根就是存在體的意思,意根就是無形無相的存在體,而前五識是不產生思維力的,隻接納信息,處理器是第六根。

而第六根有兩個能力,一個是儲存,一個是處理,有邏輯的思想作用,都是第六識,第六識對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中的法塵。

想法想法,想即是法,一切意識作用,都是法塵。

意地雖然起步很低,但卻上限很高,貫通於整個四禪八定的修行過程,即便是丹道修士的修行過程,也是這個意識分段,最終不論佛道,都要進入意識的根本處。

而在修行過程中,尋伺,尋的就是心中雜念,以伺機清除,所以心念細微後,靜止居多,就不用再尋找雜念,隻用等雜念出來再去理會,這就是無尋唯伺。

這一切的心念活動,最終要達到的就是無尋無伺,就是既不尋找雜念,也不清理雜念,為什麼呢,因為內心純淨的連覺察的念頭都沒有了,哪裡還有雜念呢?

所謂一靈獨耀,迥脫根塵,就像下過雨的溪流裡,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澱,變的清澈通透,這就是脫離了根塵的狀態。

那麼意識在意根中,就像是沙子落在了清淨定水中,心的力量不停留在沙子上,那這意根定水就是透明清淨的,這就是修士的心境意識狀態。

心的主觀力量注入沙子般意識裡,就離開這透明清淨,不清明就會有濁亂思想,思想混亂就會昏頭轉向的想錯做錯,這就是凡夫的心思狀態。

所以丹道的第四層築基,就叫做返先天元神現,識神就是念想思慮,是主觀意識,元神就是意根境性,識神退位,元神自然會澄澈而現。

所以玉液煉形雖然主要是淬煉骨肉臟腑,但是臟腑裡藏著魂魄之精,魂魄洗煉潔淨,身上的俗氣自然減少,不能超凡,也能脫俗,這便是煉氣化神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