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篜年饃(1 / 2)

在豫東農村,篜年饃一般從臘月二十開始,親戚鄰居互相幫忙,錯開天數。如果一個家到臘月二十九還沒有篜年饃,不是有家庭變故,就是這家孤門寡戶,沒有親戚走動,也沒有招待客人的打算。

李勃家不是大戶,但來往的親戚也不少,尤其是正月初二,出嫁的閨女回門,李珍一家可是需要重點招待的客人。所以,李勃家每年都要篜幾鍋年饃,準備吃到二月二的。

按照昨天家庭會議定下的操作辦法,李勃娘去鄰居大娘家借了一個大瓦盆,加上自個家的,有了兩個大瓦盆。刷洗乾淨,倒入小麥麵粉,加入自家用小盆製作的酵子,和均勻再加水,攪合拌勻,蓋上濕抹布,等待自然發酵。

李勃娘是村裡比較能乾的女人,伺候一家人吃穿非常儘力。自從女兒李珍出嫁,少了一個幫手以後,越發顯得力不從心。

今天一早保金去趕集,李勃娘對他說:“二兒啊,篜年饃,糊豆餡,要買包糖精的。”

保金說:“糖精是化工產品,吃多對人身體不好,我買包白糖吧?”

“白糖多貴,一包得一塊多,糖精一包一毛錢就夠啦!”李勃娘還是心疼錢。

“娘,你彆管啦,咱也有錢啦,過年就彆省啦。”保金說完,就騎車去集市了。

李勃娘把幾塊紅薯剁成小塊,又加點紅小鬥、白豇豆,倒入大鐵鍋裡,加水先泡上。然後找了一隻大碗,泡了兩大把自家樹上結的、已經曬乾的紅棗。

根全把案板搬倒院子裡,認真用水刷了又刷,生怕陳年積灰混入新做的年饃裡。

準備工作忙碌細致,全家人對年饃都有一種特有的期盼。

一家人簡單吃過午飯,開始忙活起來。

李勃沒有讓二哥去請大哥大嫂,而是自己去了大哥家,說了一車好話,大嫂給了麵子,才讓李金去幫助父母做年饃。

發酵好的麵,鼓出了盆沿,抓一大塊出來,發現白裡透黃,猶如馬蜂窩,鬆軟粘手,需要再加乾麵粉,揉合到一起。

揉麵是個力氣活,一般都是男勞力來乾。

隨著大哥來幫忙,家裡有了幾個棒勞力,揉麵就不差人手了。根全也退居二線,隻是把揪好的麵團搓成饅頭形狀就可以了。

揉搓成型的饃胚,還要晾一晾,才能上鍋篜。

李勃沒乾過做年饃的活,便分配隻管燒火。鍋裡泡的豆餡已經發軟,看著有點稀,李勃娘又把一些紅薯乾用濕抹布擦擦,直接扔到鍋裡,蓋上鍋蓋,就讓李勃點火開煮。

李勃娘騰出手,開始乾一些精細活。除了一般的年饃饅頭以外,家裡上供、給長輩送禮,還興送大饃,就是個頭比較大,上頭覆蓋麵花,麵花中心還要有一顆紅棗。為過年增加喜慶氣氛,還要做幾個棗花糕。這些精細活,家裡隻有李勃娘能完成。

過去日子窮,哪有那麼多白麵,都是主要用玉米棒子麵,摻點小麥好麵,再包點豆餡,做成團子就不錯了。

如今,白麵還吃不完,過年誰還吃玉米麵。玉米麵的地位已經從主糧變成了飼料糧,人們隻有想換口味時,才會做饅頭吃一些,或者做成稀飯喝。

許多人家做年饃全部做成實心饃了,李勃家還做豆餡饃,不是麵不夠,而是根全說,這樣可以替換口味,也讓子孫不要忘了以前的苦日子。

李勃娘把熬好的豆餡盛到一個盆裡,鍋刷淨,加水,支上鍋杈,放上箅子,鋪上籠布,饃胚被排成隊入鍋,上麵再加一層,一鍋下來可以篜幾十個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