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名聲(2 / 2)

“好的,老人家,晚輩求之不得,我陪你散步,您給我講曆史。”李勃跟在廉工運旁邊,在公園的步道上散步聊天。

廉工運老人打開話匣子,侃侃而談。李勃成了一名忠實的聽眾,根本插不上嘴。

“說起這條人民路,可是咱省城鄭州一條引人注目、有曆史紀念意義的重要街道,它記載著當時‘老鄭州人’的青春年華和勞動汗水,又是省會遷鄭前夕蘇聯專家為鄭州設計城市,規劃的一條通往火車站的主乾路。後被否定,唯一留下來的一條‘歪打正著’的路。

人民路在解放前的老鄭州地圖上是找不到的。它的位置原是老市區天成路北邊一片荒涼廢墟。省會遷鄭的決定傳出後,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出現一支支義務勞動大軍,我也是其中的一員哪。當時的乾部都很年輕,市高官、市長也不過30來歲,勞動起來都唯恐落於人後,到處呈現出歡聲笑語、熱火朝天的場麵。

在專業市政建設技術人員指導下,經過無數義務勞動大軍的辛勤勞動,不久,一條嶄新寬廣的定名為‘人民路’的柏油馬路出現了。但人們在歡呼之餘卻發現,人民路竟然是一條沒有按照‘經’、‘緯’方向設計的‘邪’路。這使當時參加人民路的基礎建設者和廣大市民都摸不著頭腦嘍!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原來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專家穆欣為鄭州設計的城市規劃是以火車站為大門,以人民路為軸線,就像太陽的光芒射向四方。這樣看起來好像很壯觀,但周邊的道路和建築物走向,按照中國傳統說法就變成‘邪’的了。

1953年春,省高官潘複生來鄭州視察建設中的省直機關工地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他說,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是把采光好、坐北朝南的房子稱為堂屋、正屋,其他朝向的則視為次要的房屋。如果把整個建築群和街道都建成斜的,就會導致大多數的房屋冬季向陽時間短、采光差,同時不好辨認方向,不利於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潘複生書記還說:學習蘇聯的經驗要與中國的國情、民情相結合,不能生搬硬套、盲目模仿。最後他要求立即停止施工,重新規劃,改‘邪’歸‘正’。這才有了行政區‘經’、‘緯’分明的街道和棋盤式的建築。

1956年省會遷鄭後,人民路的基本建設發展很快,柏油路麵還未全部完工,hen省博物館和省新華書店,還有省中醫學院、風雨球場、鄭州電池廠、鄭州公共汽車公司、工人新村、第十一中學等先後落成。

因為規劃調整,人民路修到太康路就停工了,由此成了一條斷頭路。

但人民群眾不方便呀,從這去二七廣場,就得繞一大圈。汽車也得調頭、拐彎,經常發生事故。

為打通這條斷頭路,人民群眾整天呼籲,人大代表也多次提出議案,要求市政府解決問題。

市政府也難呀!你看這一段路,住戶密集,需要大規模拆遷安置,還牽涉民族關係融合,資金需求大,工作難做啊!

今年市政府下了決心,一定要打通人民路,給周邊群眾一條通暢的人民路。

你看,這條由市城建總公司具體組織施工的新路不是建成了嗎?

這條路6月6號動遷,12天內,50戶居民,49個單位,1500間房屋全部拆遷完畢,2.6萬立方米的垃圾運出現場,長500米,寬30米的寬闊路麵,包括基礎配套設施50天完工。

不得不佩服這幫年輕人,能乾,鄭州速度,堪比深圳速度。”

“是啊!不容易,這條路是鄭州人民奮鬥的結晶啊,不愧為稱作人民路!”李勃終於可以說上一句話了。

“哈哈!我老頭子是不是說的太多了?”廉工運像個孩子一樣,無拘無束地笑起來。

“謝謝廉老,晚輩受教不淺!我一定努力奮鬥,不辜負前輩的希望,學好本領,為人民修各式各樣的‘人民路’。”李勃充滿感激地說。

“好啊!年輕人,隻有奮鬥,才有前途!”廉工運又鼓勵一句。

李勃告彆廉工運老人,走在人民路高大的法桐下麵,突然想起白居易的詩句“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

這些法桐樹,都有著30多年的歲數,一直默默地守候在人民路上,為鄭州人遮風擋雨。

1985年,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zz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25%,人均綠地麵積4.12平方米,位居國務院公布的全國317個大中城市之首,“綠城”的美譽由此而來。

和腳下的人民路一樣,這是鄭州人民奮鬥的豐收成果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