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伏天以後,熱浪持續衝擊,酷暑籠罩著大部分地區。
在鄭州南郊,有一片神秘的土地,四周高大的圍牆,讓人望而生畏。儘管沒有電網,人們也會聯想到裡麵生活居住著都是什麼樣的人。
驕陽似火,一切必須保持正常。管教正常,生產正常,安全正常,後勤保障更要正常。
這裡,沒有一棵大樹,人員聚集,密度很大,現代工業生產也產生很大的熱量。
到哪都是熱的,呆在房子裡吹電扇,仍然被熱得頭昏腦漲,這天還怎麼出門?
李勃偶爾頭腦清醒了一陣,突然想起,到今天為止,到所裡報到已經整整一年了。
這一年來,仔細盤點一下,工作和生活的精彩,象天上的七彩虹,各種顏色紛呈;也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各種滋味嘗遍。
就說人的方麵,遇見了李高飛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結識了冷士儀的務實肯乾,在單位的最高層領導,也見識了不同的領導風格。曾副所長的勤勉辛苦,陳副政委的平易近人,兩位副職象兩頭拉套的老黃牛,助力冷士儀拉著一所這輛重車奮力前行。
在中層乾部方麵,付四川主持生產科的工作,立足於穩,不敢闖,不敢試,思想保守,因循守舊,能守住攤就不錯了。冷所長來了以後,去生產現場檢查工作,對原來的生產項目不滿意,果斷出手,換了有工廠管理經驗的牛長山,立馬開足馬力,上了繡花廠、織布廠和紙管廠,改變了所裡生產落後的局麵。
王學仁主任和顏正實主任是老成持重的代表,他們有老一輩的沉穩,也有老一輩人的固執。在單位,他們能夠起到穩壓器的作用。
韋友德科長就是一個堵漏的角色,所裡任何一個地方出現紕漏,都是他竄忙的時候。
大隊的幾個女大隊長,是所裡的台柱子,沒有這幾個主角,這台戲唱不好,甚至根本就沒法唱。
李勃所在的生產科,人像走馬燈一樣的換,走了馬喜林,走了韓來娣,來了王貴仁,來了張軍傑,來了張天兵,“二張”像匆匆過客,住過店,過一陣,就收拾行李走開了。李勃和胡大慶倒成了堅守時間最長的人。
所裡一直進行的改革,李勃成了自始至終的見證者,他還有幸成為改革“四人組”的成員,參與了所裡機構改革方案的起草,中隊升大隊的變遷,內部人員招聘的輪轉。但他自己,始終呆在生產科,就是一個乾活的小辦事員。
一年的忙碌,李勃就像一個小陀螺,一直有領導、同事拿著鞭子抽打,使他天天都在旋轉、旋轉,幾乎一刻也不想讓他停下來。
除了本職工作,做計劃,乾統計,寫總結,還得兼職當采購員、銷售員、廣播員、電視管理員、值班員、報道員等幾大員,不僅在所內忙,還得跑市內,跑長途。累呀,但李勃自己覺得,這是累並快樂著,比無所事事強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