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這裡,宋應星來勁了,田地間也是有大學問的。
比如種地耕田,比如風車水車,這些都有助於讓天下富足的大學問。
聽到這話,宋應昇也是覺得確實是大學問,對天下百姓來說是好事。
甚至應該為這些大學問著書立言。
聽到自己的哥哥都這樣說,宋應星立馬來勁了,似乎找到了自己。
雖然是自己的哥哥,但是有些東西他沒有說,怕彆認為是玩物喪誌。
畢竟這個時代還是以讀書做官最重要。
就好像之前宋應昇過來找他,就是想要讓宋應星回家看書,好考中進士就能當官了。
不能在田地裡浪費時間,因此宋應星自然是不能說出他要寫本與生產生活有關的書籍。
他怕得不到支持,也怕有人會阻止他。
現在則是不一樣了,哥哥支持,他自然是要自己的打算說出來。
他一直就有這樣的想法了,而且也在行動著,總是往田間地頭跑,就是在收集資料。
他決定要把所有有用的實學,全部都集中在一起寫一本書,寫一本有利家國,有利百姓的好書。
“好,書名叫什麼?”宋應昇高興的問道。
“書名叫做《天工開物》!”
說道這裡,這裡的故事自然是結束了。
畫麵自然是來到了李信這邊。
李信站在中間,之前一邊是袁農平,一邊是宋應星。
“以《天工開物》傳承科技傳統的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用一粒種子造福世界的現代科學家袁農平!”
“他們都是心懷夢想的人,禾下乘涼天下富足,是兩位相隔三百多年的華夏科學家心裡共同的夢。”
千百年來,華夏的曆代科學家,一直在延續和傳承一個華夏民族共同的科學夢想。
發展科學,利益民生,造福人類,促進文明。
“今天就讓我們一塊來識讀這本華夏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
隨著李信說出這話,現在也可以去休息了。
自然由央媽的主持人來介紹這《天工開物》。
物自天生,工開於人
《天工開物》中梳理了一百三十多中生產技術和工具。
當然了不可能就央媽主持人在那接受,自然是主持人和三位研究員一起討論,都是對《天工開物》有研究的人。
這些都是為了後麵的舞台布置做這準備,就是為了將更好的節目效果呈現給大家。
自然也要讓現場的觀眾可以身臨其境。
而播放的時候,可以後期製作,那麼更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感覺。
其中也會有一些後期素材,花絮之類的,讓人體會不一樣了綜藝節目。
以為你采用了是多層空間,多舞台的形式,地方都不一樣,甚至前後都有。
所以下麵觀看的時候,整體作為都是可以轉動了。
因此多舞台也不影響觀眾觀看。
可以說央媽真的是很用心。
李信也沒有想到央媽會這樣投入,其實不需要觀眾的,主要是麵向網絡與電視觀眾。
沒想到央媽為了讓人可以感同身受,更好的帶入,這才有了現場觀眾觀看。
那怕是多投資一些也不在乎,畢竟話劇如何能沒有觀眾。
隨著訪談的結束,一邊的舞台帷幕再一次的緩緩升起。
首先看到的就是幾個穿著古裝的稚童在課堂打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