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此書與功名毫不相乾(1 / 2)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一路看到了不少實用之技藝,實用之學問。

“先生,那個時候就已經看到了,實用之學可以為民所用有利於天下?”

“是啊,從那個時候,我就萌生了寫書的念頭!”宋應星回複道。

一起趕考的兩位兄長,也是幫助了他不少。

都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宋應星可是有兩位知己實在是難得。

三人都是同期舉人,進京趕考自然是想要成為進士。

當了進士之後就可以在朝為官,想著可以造福百姓。

特彆是宋應星想著為官之後,就可以利用他的所學為百姓增收。

隻是沒有想到第一次進京趕考就遇到了科舉舞弊的事情,當然作弊之人以及那些涉事官員都被處理。

三年後,兄弟三人再一次進京趕考。

塗紹煃中了二甲進士,兩宋兄弟科場不順,再度名落孫山。

此後,宋家兄弟二人自然再次進京趕考。

隻是宋家兄弟二人一共去京城考了六次,六次都失敗了。

宋應昇六上公車十六年,已經五十四歲。

宋應星六上公車十六年,已經四十五歲。

六次落地,看到了世間萬象與民生百態。

宋應星也得以深入市井,得以詢問到農業和手工業的各種實用知識。

為了功名奔波那麼多年,基本上都在路上耽誤了。

兩人都已經年紀不小,他們的母親自然是年紀更大,宋應星就想著要好好為母親儘孝。

畢竟那個時代,他們母親真的是屬於高壽,但是也架不住身體機能的衰竭,年高多病。

子女養而親不待,自然不想以後後悔。

隻是家境每況愈下,一人負責照顧母親,另一人去賺錢養家。

這一戲劇的結束,又是接到訪談間,聽聽專家說《天工開物》。

同時也給後麵的場景布置,留一些時間。

宋應星六上公車,功名雖然是一無所有,但是實用之學滿載而歸。

雖然宋應星說的輕鬆,似乎一點也不在乎,學到了很多真才實學就足夠。

但是如果不在乎,他又怎麼會六上公車,花費十六年時間去考進士。

李信還是明白的,自然是要安慰一番,當然說的也是真話。

“先生,您可能不知道,後世年輕人已經不再以考取功名為己任!但是您的實用之學一直造福後世!”

其實李信說的是真的,畢竟考功名也不能做官,隻是為了以後更好。

從小學到大學,何嘗不是古代的童生到舉人。

而考公不就是考進士一樣,競爭其實一點也不比古代少多少,甚至更多。

隻是考公一般是三十五歲為限,超過了三十五就不能考公。

這樣一些考公的人,到了這個歲數自然就要好好上班,當然,家裡有礦的除外。

有一心考公什麼都不乾活的,就是拚命看著考公的書籍做題目,還有一邊工作一邊考公。

又何嘗不像,隻是環境比那個時代好太多了。

“你說話總是能寬慰我的心!”宋應星拍拍李信說道。

但確實高興了很多,聽到自己的書籍對後世有用,自然值得開心。

“這句話要是讓家兄和伯聚兄聽見,想來會更加高興!”

宋應星所說的伯聚就是塗紹煃。

《天工開物》也離不開這兩人,是因為在兩人的催促和支持下才能完成。

其他兩位也都已經入朝為官,還幫助宋應星補充實用技藝。

甚至仗義疏財,幫助刊印。

可以說,三人的關係非常的要好。

出人出力的幫忙,多次改稿,因為有了新的技藝,還有新的發現,自然要加入其中。

“恭喜啊!你的書成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