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商議(本書不入V,求票票~)(1 / 2)

李大兄剛將露珠兒抱到床前坐好,趕到門口的李大嫂就剛好扶住挺著肚子的李二嫂。

話說李二嫂是長安城外十裡坡村吳裡正的大孫女,因為李二兄常年去長安城外的村子裡收購草藥,一來二去的與她有了接觸,到了歲數,就央求了李母請了官媒提親,結了秦晉之好。

李二兄已育有兩子,李二嫂肚子裡這個是兩人的的第三胎了。

李三娘幫露珠兒正了正頭頂的虎頭帽子,笑著對李二嫂說:“麻煩二嫂了,都這麼大月份了還得幫忙看著露珠兒,前前後後的很是不便利。等二嫂生產了,小妹定給小侄子包個大紅包的。”

李大嫂扶著李二嫂坐到進門的椅子上,李二嫂輕撫自己的肚子,也笑著對李三娘說:“那可真是好了,我可就等著小妹的大紅包了。”

說完,兩人對視笑了起來。

就連大嫂都笑說,也要給包個大紅包的。

幾人就在一起閒話最近西市新來了什麼西域商人,帶來了什麼樣的稀奇玩意兒。

誰都不敢再提王子恒,提他說的要搶走露珠兒的話了,就怕勾起李三娘的心緒,再一激動之下出個什麼事兒。

李三娘不知是喝了藥的緣故還是係統加身自帶buff,感覺身體好很多了,頭也不痛了,身上也有了力氣,就拒絕了李母的攙扶,自己起身下了床,牽著露珠兒走到李二嫂身旁,蹲下身,對露珠兒叮囑道:“露珠兒乖乖地跟著二舅母,阿娘和你阿婆、大舅母去做飯,一會兒就吃晚飯了。”

小小露珠兒望著李三娘點點頭,乖巧的靠著李二嫂。

隨後,李大兄去了前麵醫堂尋李父、李二兄說話,李母三人去廚房準備晚飯。

晚飯還沒做好,在四季胡同裡的青蓮書院讀書的孩子們卻已經回家來了。

隨著日落,天光漸暗,李家的醫堂也開始關門上板了。

李家人口眾多,吃飯時也就分了兩桌,小露珠兒年歲還小,跟著母親李三娘在一邊吃飯,家裡的孩子們是單獨自己一桌的。

李大兄李大嫂育有兩子,加上李二兄李二嫂的兩子,四個人正好湊一桌。

自從武帝登位以來,除卻重視農桑,對於天下百姓的教化也相當用心。

長安城內尤其看重識字知禮,送家中子弟前去書院讀書認字的尤有不少。

李家送了四位小郎都去書院讀書,一因家中開著醫堂,每人身上都有活兒,小郎君們無人看管終究是個事兒;二為現下普通百姓家的子弟雖不能定品出仕,但武帝表現的十分重視寒門子弟,不親世家子,說不得以後小郎們有機會能有更好的出路,那讀書認字就十分重要了;三是李家暫不用小郎們出去掙口糧,李父始終覺得多學點兒沒有錯,且讀書識字也為小郎們後續或是學醫或是學武打下基礎。

正因如此,才使得家中無一仆從,畢竟供養著四個不事生產的最是能吃時候的讀書郎們,哪裡還有那閒錢。

這才致使李二嫂大腹便便臨近生產,還要幫著照管小露珠兒了。

飯畢,桌上的殘羹冷炙正要下撤時,李三娘站起來看著李父說:“阿耶,兒想跟大家一起商量下兒帶著露珠兒和離歸家的事兒。”

李父坐在首位,捋著胡子點頭說好。

小孩子們的桌子上的碗盤在四個孩子的快手下一步步撤向廚房,大人桌的也由大嫂、李三娘快速整理好。

大家都移步正堂,李三娘拿出去歲李二嫂娘家送的曬乾的野菊花,泡了一壺茶端去正堂,給幾個大人一人倒了一盞。

在泡茶的時候,李三娘恍惚了一下,曆史就是從這兒轉彎的。

按理來說,這時的大唐不該有清泡茶,該是加鹽、薑、薄荷等來煮的。

本該李旦即位,為唐睿宗,武後掌權的。

可曆史在這兒拐了彎兒。

李三娘的記憶裡,七歲後就是武帝登位了,根本沒有李旦的事兒,國號仍為大唐,隻是改了年號為天授元年。

並從這位武帝的各種施政手段來看,是穿越人士的可能性極大。

因為她帶頭喝起了清茶,還用起了床、椅凳,大幅度減少了跪坐,且她還是位武力值極高的掌權者,長安城內的流言說是宮內宮外幾次刺殺都沒有得逞。

她也沒有繼續殺子,李旦活的好好的,現在還在朝堂上活躍著。

不過,李三娘兒時的記憶裡,長安城內有一段時間家家戶戶都戰戰兢兢閉門鎖戶,李父那段時間不怎麼著家,李大兄也甚少回來。

記憶深刻是因為李二兄的次子是那時出生的,她幫阿娘燒水煮剪子,家裡隻有李二兄在。

曆史拐了彎,卻對現在的李三娘來說是件好事。

武帝登位以來,實施的各項詔令都是利於百姓、利於女子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