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回京(1 / 2)

清穿之重設曆史 裁風 7557 字 3個月前

康熙在江蘇待得時間並不短,除了探察民情,查閱官府卷宗這一係列的固定行程之外,還要拜謁明孝陵以安撫漢人,並前往江寧織造府拜仿他的乳母孫氏同時吊唁曹璽,最後又參觀了胤礽主持建設的上海造船廠。此行,自然是都帶著諸位皇子。

拜謁明孝陵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參觀上海造船廠卻是康熙真正有興趣之處。

造船廠的規模很大,幾乎占了上海一整個縣,其中還有專門用來研究船隻設計的設計院。

看著廠內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撫摸著佇立在廠內的成品半成品,聽著胤礽在耳邊的講解,康熙頗有感觸——當初讓太子管理遠洋貿易事宜,本也不過是給太子試試手,小小磨礪一番,沒想到他竟然能做到這種程度。這樣一來,待北方平定了……罷了,北方平定怕是還要好幾年,南邊,還是以後交給太子吧?不過有些事,也要提前做好準備了。

康熙在這邊感慨,胤礽在這邊陪著,長期沒有回宮的大阿哥則是被兩個小的纏住了。

老三老四自來話多,老三是書看得多,說白了就是愛顯擺,老四則是話嘮,喜怒形於色,真放在心上的事能反複說好幾遍,這兩小家夥一進到工廠就亢奮到不行,眼睛閃亮亮地到處看看,拉著胤褆的手讓對方給自己解惑。

胤褆跟著倆小家夥到處亂跑,隻不過一停住的時候就會扭頭看看胤礽,於是便經常對上胤礽在看他的眼睛,會心一笑。

——那種不被察覺的小小默契,雖然兩人都不理解是怎麼回事,卻明明確確地打從心眼裡感覺得到瞬間的溫暖熨帖甜蜜愉悅。

很快,康熙便打算在這裡回鑾,臨行前,惴惴不安的胤褆終於接到康熙籌建廣東水師的旨意,命康親王傑書為廣東水師提督,主持籌建廣東水師。

康熙回鑾,胤褆則是和額娘阿瑪弟弟們告彆後轉道去了廣東,在等待康親王到任的時間裡,做好一些準備。

其實葡萄牙人是不難對付的,東方古國的印象過於深刻,讓他們除了耍賴皮般地試探中國的底線外,其實並不敢太囂張,更何況,這畢竟是在東方,葡萄牙人的武力有限,怎麼也不必要這麼大戰旗鼓地籌建水師什麼的。

不過胤褆有自己的考慮。

廣東這邊是大清和西洋溝通的重要門戶之一,既然已經解除海禁了,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武裝力量,到時候出了亂子可不好解決,好看的:。他當初本來想把福建水師的裝備換換血,可這樣的話勢必會引起施琅的不滿,就算施琅讚同,可到底那是人家的水師,他要做肯定要束手束腳,所以還不如從零開始,打造一個他自己滿意的水師。

康熙回鑾途徑曲阜,便令大隊伍暫駐。

詣孔廟,瞻聖象,講《日經》,詣孔林酹酒,書“萬世師表”,留曲柄黃蓋。

看到康熙寫下的“萬世師表”,胤礽猛然想起個主意,眼神一轉,瞥向陪在衍聖公孔毓圻身邊跟自己年歲相當的少年——那是孔家的嫡係長子,不出意外的下一任衍聖公,孔傳鐸。

晚膳前休息的時候,胤礽派人把孔傳鐸叫了過來。

孔傳鐸穿著一身孔家人最常見的白色漢服,滿是書卷氣息,一進屋就先叩頭行禮。

胤礽淡淡地喊了起,待對方抬起頭後,才仔細打量著對方。

孔傳鐸比胤礽大一歲,正是最美好的少年時光,長相很是清秀儒雅,仿若一根嫩嫩的小青竹,胤礽立刻就笑了開來——好吧,看到長得好的少年他就心情很愉快——指了指對麵的椅子讓他坐下。

孔傳鐸雖然表現得很鎮定,但心裡還是有些緊張,不曉得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太子叫自己過來有什麼事,何況還聽說這位爺的脾氣似乎很是不好?

胤礽也不在意對方想些什麼,端起桌上的蓋碗,掀起碗蓋嗅了嗅,輕呷一口,茶是曲阜常見的槐蕾茶,槐香濃鬱,槐味綿長,沁人心脾,放下茶碗後才道:“給爺講講《論語》的衛靈公篇?”

孔傳鐸愣了一下,想了想,緩緩道來:“‘衛靈公問陣於孔子……’”

畢竟是孔家的嫡係子弟,對於講書,尤其是四書五經這種最基礎的東西根本就是信手拈來,除了一開始因為緊張而有些發揮失常,等講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時便開始進入狀態了,聲音清亮,語速適中,吐字清晰,流暢得仿佛是一條奔流不停的小溪。

胤礽露出一個滿意的表情,眯著眼睛沉浸在少年清脆如玉石相擊般的嗓音裡。

講了小半個時辰,孔傳鐸終於把整個衛靈公篇講完了,住了嘴,這才有些羞赧地看著胤礽。

“你講的很好。”胤礽倒是不吝稱讚,“不過,作為孔家的下一任族長,你有想過做點什麼麼?”

孔傳鐸疑惑地瞪大眼睛。

“比如說你剛剛所講的‘有教無類’,有沒有意再擴大一點呢?”

“太子爺的意思是?”

“你先回去吧,等爺的消息。孔聖人的教誨,不該隻停留在這裡。”

孔傳鐸隱隱有些明白,卻又不是很明白。不過太子爺的話已經說到了這裡,他也隻能磕頭告退,靜待太子爺所謂的消息。

康熙回宮後沒多久,康親王傑書也帶人到了廣東。傑書也是上過戰場,真正殺過人見過血的,性子很直爽,做事風風火火的,見過了胤褆後,就召集相關人員商討關於重建廣州水師的事情。

胤褆在外四年也不是玩的,尤其天天在福建水師裡頭混著,學到了不少相關的東西,在等傑書來的過程裡做了不少有用的準備,令傑書十分欣賞,在給康熙回的折子裡也是大肆誇讚大阿哥——從某方麵來講,這也是一種奉承啊。至於胤褆最初的目的,驅逐葡萄牙人什麼的,他也才用了胤褆的主意:“葡萄牙人不正建著港口麼?讓他們先建著,等建得差不多了再去要回來,白撿現成多好,正好趁這個時候把水師組建起來,好看的:。”

康熙二十五年,剛出了正月,整個大清都還正處在喜氣洋洋的時候,兩廣總督正式向租借澳門的葡萄牙人發難——至於理由,就是去年故意射殺天朝百姓,還賄賂當地官員掩飾,強烈要求葡萄牙方麵給出一個說法。

麵對忠貞議會各位議員責難的語言和表情,文禮士簡直欲哭無淚——當初提出建港提議的時候,你們聽說有利可圖,一個個地全票通過,如今出了問題卻要我來處理,你們還敢再不要臉一點麼?

其中一個議員很為難地表示,“少校閣下,我們當初已經提醒過您,千萬不要惹怒這個古老的國家。我們知道您是個軍人,手段強硬,但我們也隻是商人,隻看重利益。如果這件事您沒有辦法妥善處理好,我想我們有權請示國王陛下換一個澳督。”

其他的議員紛紛附和,“請少校閣下確保我們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