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件瓷器正是以北定的代表作之一定窯弦紋爐為原型製作的。
爐也就是燒香用的,古人大多用銅器,可因為銅也是貨幣,所有銅價高昂,自從瓷器技術發展後,逐步許多人用瓷爐代替銅爐。但瓷爐形式也分為多種,有鼎式、鬲式、奩式、魚耳式、三足式。龍泉窯還出產了器身有突起狀的乳爐,相似於彝的彝爐。彝,就是一種侈口圓足兩耳方形的青銅器。
中間以大如茶杯,式樣古雅的為上等佳品。
這款弦紋爐正是其中的代表,雲頭三足,奶白色釉,釉質溫潤,爐身起三道弦紋,中間暗刻青銅器紋樣,器型更是古樸端莊。
但是王畫在爐中間用了凸雕的手法,繪製一幅天女散花圖。凸雕,又名法花,指花紋都是凸起的陽文。還有凹雕,也就是暗花,是指花紋都凹起的陰文。以及劃花的平雕,花紋與胎底一樣平,釉罩上去後用手摸起來沒有感覺。
這幅天女散花圖,王畫沒有用對李裹兒畫那幅畫時,用的西洋畫法,而是用了中國的寫意畫法。四個仙女在天空中做著各種姿態,向人間將鮮花散去,在漫天的飛花中,四個仙女衣袂飄飄。
就這麼大麵積,可能王畫用小刀子軟雕得十分入神,連花掰的花蕊都可以清晰可見。
王迤在一旁看得也隻有欣賞的份,不過他也頭皮子麻麻的,這兒子從哪兒學來的手藝的?簡直非人似妖。
王畫繪製完圖案,也使用了開片技術,但他開的片很淡,於其說是柳葉紋,還不如是一朵朵似隱似現的雲紋。這些淡淡的柳葉紋,燒製後將會使這幅圖案更加增添了一絲仙氣。
王畫製作完畢後,其他的器物也製作完成。但這一次燒製的碗碟不多,而以更高檔的瓶、洗、台、尊、爐、奩、注等為主。
轉眼之間到了正月十八,這座新窯再次開爐了。
除了趕來的親戚族人外,還有一些商人聞風而來,以及少量其他的窯洞主,到了吉時良辰,舉行完祀神儀式後,爐門打開了。
工人們將一件件瓷器抬了出來。
一刹那間,在場的幾百號人鴉雀無聲。
一件件瓷器在陽光的照耀下,白中微帶著一點黃,黃中略帶著一點青,就象一個個美麗的少*婦,在陽光下閃耀著柔和而雅姘的光澤。當然也有缺陷,因為采用匣燒,每一件漆器上都有芒口存在。
可通過芒口,能看到裡麵的胎骨,與鞏縣其他窯洞上的瓷器土質胎骨相比,這些胎骨呈現出一種骨白色,在坐的大多是行家,一眼就認為這是瓷胎質量脫胎換骨的表現。並且與前幾次試驗的新窯瓷器相比,這一次幾乎全是這種骨白胎。
族人是看到王畫承諾的給族中窮人買田有望了,技工看到的是一場瓷器風暴將來來臨了,而其他窯主們看到的是一堆堆金錢。
過了半天,窯上的大師父才想起來,小主人也親自製作了一件瓷器。於是將這件瓷爐捧了出來。然後他看到這件瓷爐時,也愣在哪裡,說不出話來。
ps:這一章本來準備上架的,可考慮到裡麵有許多瓷器方麵的知識,因此也放在公眾版了。再過幾十分鐘,就是八月了,也到了決戰的時候了。明天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