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錢沒了(1 / 2)

玩唐 午後方晴 10232 字 10個月前

二二個人不傻。離開後。商議了會兒六再想想以前棗凹”小測,估算了一個大概,魏元忠歎息一聲:“陛下,陛下

陛下什麼的,沒有敢說出口。

第二天就傳出,老魏生病了小病了好幾天,都沒有起床,然後老魏上表,說臣老了,年近古稀之年。臣很想服侍陛下,但身體不行了。因此懇請陛下允許臣致仕。

說實話,李顯還真有點舍不得。在所有大臣中,特是在武則天晚年時,老魏是堅定不移的皇太子派,也就是他這一派大臣。下詔不同意,讓禦醫到魏府看望。

就是禦醫來了,老魏躺在床上硬是不起來,禦醫看完後,十分不解,按理身體好好的,為什麼老魏連床都起不來了?能起來嗎?看到張束之麼?自己慘死不說,連累著家人都跟在後麵受了罪。咱都老了,有井麼好爭的。

禦醫回去後,隻好稟報,說病沒有大癡,隻是年老體弱。

剛稟報完,老魏又上奏說,臣老矣,不能為陛下效力。更恐失職,因此請陛允許我致仕,以全君臣相誼佳話。表上說得很悲切。因為王畫從嶺南寄來快信,再三。丁囑他立即致仕,那怕跪著爬著都要致仕。

其實王畫通過線報,早就得知隨著紀處納與宗晉卿,還有害怕王畫在嶺南找麻煩,立即調回京城的周利用,重新被用。隻不過官職較武三思留下的餘黨,勢頭再起,不過這回效忠的對象變成了韋氏。

當初對付武三思,最有力的人,第一就是老魏,第二就是大宋,第三就是自己。自己在嶺南,鞭長莫及。因此將目標放在老魏身上。不過當時糧價沒有平穩,不敢挑這副擔子,所以隱忍不發。

而王畫也需要老魏說公道話。不然朝廷不會放糧。所以也沒有對他們提醒。現在糧價平穩下來,李紅也向李顯說過,第三批第三批糧食春天隨後就到。沒有了擔子,過了元旦後,宗楚客等人必然會動手。

李顯還是不肯,但這時候宗楚客讓禦史中承姚廷筠在早朝上說:,“臣聽坊間謠傳,皇太子是魏相公等人救下的。不然彆人沒有這麼大能耐,能將皇太子從數千大軍包圍之下救走。而且臣一直不解,候君集社稷元勳,及反,太宗不顧群臣求情,流涕斬之。其後房遺愛、薛萬徹都是駙馬、齊王估為逆。雖為懿親,皆從國法。元忠功不及君集,身非國戚,其子參與皇太子逆變,反意其明。但有朋黨飾辭營救,以惑聖聽,陛下仁恩,欲掩其過。但皇太子至今都沒有下落,民間謠傳,恐非空穴來風。臣所以逆鱗,懺聖意,正是因為事關宗社。請陛下將元忠下獄,詢問皇太子下落

李顯有些意動,李重俊生死不知,這讓他一直惶恐不安,但還是說道:“聯自有分寸,姚卿,此事勿要再提。”

魏元忠聽到此言後,十分害怕,立即再上辭表,說逆子不知好歹,也是皇太子命人脅迫的,當時洛陽有許多百姓親眼所見。但也是臣管教無方,請陛下寬宏。另外請陛下讓臣致仁,以求全身。

李顯命人回話,說魏卿放心,聯不會聽信讒言的。

老魏更加急了,你說放心,我才不放心。這些人不想至我於死,地,不就是我有官職在身嗎?官職不要了,也就安穩了。

立即寫了第四封奏折。

可李顯就是不同意,但看到李顯不放人,袁守一再次上表彈劾:,“重俊乃是陛下親子,猶加昭憲。元忠非勳非戚,何德漏刑?”

書不報,又奏太後昔在三陽宮,秋仁傑奏請陛下監國,元忠密奏以為不可。此則元忠懷逆日久,請嚴加誅之。

老魏一聽也急了,心想皇上。這些人不就是看我有些權在手嗎?你乍就不放手呢?於是上書說,臣執政以久,雖未有大功,但僥幸忠君體國,隻是生了一個逆子,不識好歹,太子兵變之時,不識進退,圍而觀之。臣長恨矣,因此懇請陛下允許臣將功補過,允臣致仕,芶得晚年偷生。

連辨解一聲都沒有。但奏折說得更加悲戚。

李顯忽然有所悟,對楊再思說:“袁守一所毒之事就是屬實。以聯思之,人臣事主,必在一心。豈有主上有小疾,就請太子知事?此乃仁傑樹私恩,未見元忠有失。守一這是借前事以陷元忠

嚇得袁守一不敢吭聲。

但袁守一停下來,宗楚客讓冉祖雍複奏,元忠子參加太子之逆,就是無心,也是謀反之罪。其罪為族連九族,陛下就是愛憐元忠。也要稟公執法,否則以後天下會有更多人不懼王法,動輒謀變,國將安國?況且太子至今下落不明。首當之務,應將魏元忠下獄,詢問太子下落。

楊再思與李橋同時呼應。

提到李重俊,李顯又心動了,幸好魏元忠五份辭呈,否則真會讓魏元忠下獄。於是貶老魏為渠州司馬。

魏元忠一聽更急了,天知道張柬之在路上是病死的,還是讓人害死的,這一貶還能活著回來麼?於是上書說,臣現在病得連路都走不動了,懇請陛下讓我致仕,但陛下又不肯。現在讓我到渠州,以這個身體,怎麼能到達利樟道?不如陛下將臣賜死吧,省得在路上病死。如果陛下以求全功,不要聖旨,隻要陛下首肯。臣自殺於府上。某些人,說臣有反意,昔日臣為太後貶到高要,是為何故?或者陛下或念這一份情意,允許臣安然老死在京城。

李顯看到後,心中又有了一些悲戚,也想到了過去魏元忠的種種。終於同意了魏元忠致仕。

魏元忠都退休,宗楚客等人也就休息了。老魏嚇得一身冷汗,心想好險,如果不是王畫提醒得早小這回有可能都不知道怎麼死的,還要遭受牢獄之災。

看到老魏如此,大宋同誌也急了。因此在早朝上有意無意提到欽州。然後說:”不知陛下,在將來兩道修好後,是不是將王刺史召回?。

“那是當然李顯莫明奇妙。難道真讓王畫做一輩子欽州刺史?

“陛下,又打算讓何人前去接任欽州事務?”

李顯茫然,雖然說王畫早遲剛舊舊口陽…8漁書不樣的體蛤!“”,但兩道沒有修好,現在離召回還很早,自隻怎麼知前去接任。

“陛下,如果沒有合適的人迭,臣都想願意前去。”

咦?嶺南怎麼成了香餑餑?李顯說道:“宋侍郎,離王卿回來,時間尚早。此事以後再計。”

大宋沒有再說話,扭頭看了某些人,那意思是說,我打算離開京城了,你們就不要找我麻煩。

但有人逆流而上。

周利用回來後,沒有敢讓他擔任更高的官職,隻是監察禦史。可也沒有人敢小瞧他,殺了五王,居然沒有事,這明顯是韋氏袒護,那個敢找這個不自在。

這一天他下朝回來,路上兩個百姓手中捧著一個壇子,有些匆忙,看到他馬車來了,閃避不及小壇子摔了下去,將馬驚起來。周利用的車夫氣惱用馬鞭抽在一個人的身上。

但這兩個人不服氣,頂撞起來。

結果讓周利用的下人,拳打腳踢,一會兒打倒在地,人事不知。

兩個老百姓衝撞了周利用,打了也白打,周利用沒有放在心上,回到府中。

但第二天,李紅抱著女兒,讓王家的下人抬著這兩名大漢,來到皇宮前,沒有皇帝的命令,她是進不了皇宮的。但她也沒有打算進,就在皇宮前麵,大聲喊道:“什麼時候周利用賜死,紀處訥與宗晉卿擔任安京靈山兩縣縣尉,什麼時候奴婢才回長安。”

擔任安京靈山兩縣縣尉。那就叫擔任,是貶放,而且正好是王畫手下,不如讓他們早點去死。可與她回長安有什麼關係?

大家莫明奇妙,不知道該不該稟報李顯時,李紅上了馬車,離開了長安。

最後李顯與韋氏聽到了,都有些不悅,這分明是要脅嗎。但看在王畫功勞上麵,隱忍沒有計較。

第二天早朝,許多大臣就此事彈劾,張說有些氣憤不過,等到他們說完,大聲說:“各位,你們將你們身體後麵看一看,有沒有讓王畫抓住把柄的地方?”

隻是一聲,一大半大臣嚇得頭一縮,連宗楚客都不吭聲。

周利用也害怕了,這一次王畫回來,可是挾大功而回,並且國家還指望他家每年三千萬石糧食,想扳都扳不動。於是跪下哭泣,還是李顯安慰,但也讓他立即寫信給李紅賠禮道歉。

能倒老魏,也不能倒王畫。有了王畫在,那是一個定心丸,什麼大事一出,馬上就解決了。而且王畫好啊,不貪權,說放就放,為了唐朝,都跑到嶺南了。看到沒?大片地方開墾出來,馬上就出現一個產糧區。

周利用立即寫信,可李紅在半路上接到信後,看都沒有看,就燒掉了。

於是一群人又密謀王畫的主意。但不好謀啊,人家現在都到了欽州,往哪裡流?難道說王畫救走李重俊的,那不是扯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