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錢沒了(2 / 2)

玩唐 午後方晴 10232 字 10個月前

但他們也不要想辦法了。一件大事終於浮出水麵。

錢少了,但不會一下子發作出來。市場還有一個自動調節過程。買東西的人好說,賣東西的人困難。有賣必由買,市場還在繼續轉動。但由於錢少,商品開始積壓,價格自動下跌。連欽州都受到影響,好在轉型及時,現在欽州安排的人口以農業為主,而且基礎建設方興未艾,沒有出大諷漏。但唐朝其他地方不可能象欽州這樣瘋狂的建設。

商品價格下降,買方反而持了觀望態度。有的人精明開始反應過來,但沒有想到銅幣問題,是認為絲絹漲價了,有人囤積,所以貨幣不足。但貨物貶值,意味著銅幣漲價。於是有的人開始囤積銅幣。

但大宗買賣還是要進行的。這時候民間出現了一個飛錢榜,也就是飛錢可靠程度的排行榜。第一就是朝廷的飛錢,給出的理由是朝廷去年稅務增加,國庫裡有許多銅錢。不支持的理由是朝廷主要想從地方利用飛錢將銅錢調往京城,因此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兌現麻煩。第二就是十八家發放的飛錢,雖然說壓了巨大的糧食沒有出手,但糧價始終是要漲的,朝廷國倉裡放出三千五百萬石糧食,到現在還沒有補充。因此前景可觀,而且十八家族小中間有十三個家族是唐朝頂尖家族,更有七姓十家中的六家。就是囤積了大量的糧食,他們手中也有許多財富。故排在第二。並且著重說明了,現在因為沒有人願意用生絹交易,隻有這兩家飛錢最為可靠。然後列出其他八家,都分彆有各自的理由。此榜一出,十八家飛錢頓時成了搶手貨。不過這十八家很小心,沒有敢發多少飛錢。但堅持了一段時間,逼得他們發行飛錢,因為王畫的第二批糧食兩百一十萬石,又到了洛陽,糧價還是沒有下來。但他們的商鋪還要做生意,象幾個錢勢較小的家族更需要錢來還款,於是又發行了一筆飛錢。依然沒有事,因為缺錢流通,十八家的錢敢情當作鈔票在流動,很少有人兌現。

調查了一下,發現了這個情況後,膽子又大了起來,於是又發出了一批飛錢。有了這批飛錢發行,十八家資本流轉開來。但整個市如履薄冰,物價一天天下跌,有些作坊開始關門大吉,有的作坊下調工人工薪。

相反,因為十八家可靠的信輿,有了飛錢作資本,商業如魚得水,甚至用空頭支票吃掉了許多以前讓他們眼紅的作坊。便宜啊,現在用六成五成四成的價錢就將以前的好作坊買了下來。

有了甜頭,膽子接著又大了起來,發行了第四批飛錢。

然而這批飛錢發出去後。形勢立即一變。王畫的第四批糧食到了蘇州,但風聲卻傳了出來,這一次不是一百萬兩百石,而是整整三百萬石糧食,而且船上人工人還放出風聲,因為交易良好,還會增加一批,有可能不低於三百萬石,在夏收之前,將會運到京城。

本身物踐錢貴起來,這個消息傳出後,都知道糧食今年是漲不起來了。於是飛錢榜再次變化,十八家掉出前十,給的理由就是王畫沒有食言,糧食價格幾年之內也不會漲價了。而且十八家貪心不足,發行第四批驚人數量的飛錢,如果排榜單。十八家飛錢隻能排在最後一位

榜單一出,各個商家驚魂未定,立即將手中持有的飛錢兌現。但將十八家錢換光了也兌現不起來。各個商鋪拿不出錢來,於是更產起了恐慌。一起到十八家開的店鋪要錢。

但十八家見勢不妙,連忙將所有店鋪封了起來。講理,這是一個講理的社會麼?十八家多大的勢力?一個個商人欲哭無淚。

十八家飛錢一倒,整個乖場轟然倒地。

驚弓之鳥,連朝廷的飛錢都不敢持有了,現錢更加緊張,於是作坊倒閉,市場門可羅雀,大運河洛水中幾乎看不到一艘裝貨的船舶。

這回李顯知道什麼叫錢沒有了。

李顯立即找來李裹兒,厲聲道:“王畫那個小妾向你說了件麼?”

“就說錢沒了,父皇,你不是不知道的。”

“還有呢?”這回事情大條了,有可能比去年糧食還要危機。雖然痛愛,但李顯說話語氣更嚴厲起來。

“父皇,我也知道得不多,隻聽李紅說過,出現這情況,主要是生絹漲價,所以老百姓不願將生絹拿出來交易。

而棉布價格每年在下跌,商家又不肯收棉布。還有糧價上漲,物價也在上漲,銅錢變向的貶值,有的居然用銅錢鑄造銅器出售。但國家本來銅就有限,所以就沒有錢了。”

原因知道了,但解決方法卻沒有聽到,李顯繼續問:“還有呢?”

“其實隻要知道問題根源,就好解決。正好借著這一次機會,命令各州縣強行種植糧食,不然王二郎一旦采購不到糧食,怎麼辦?然後再強行種植桑麻。有了足夠的生絹,就能與銅錢相呼應,錢的問題就解決了。有了糧食,物價就會平穩,銅錢就得到應有的價值,那麼老百姓就願意拿出銅錢交易。還有父皇,停止修建大佛,省約用銅。錢就出現了。還有,如果平時,因為牽涉利益太多,就是朝廷也不好強製執行,正好借這次機會,將這個最大的隱患解除。”

是條辦法,但桑麻早砍了,等到成長起來,還得好幾年時間,能等那麼長時間嗎?

“還有呢?”

“還有,李紅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好象聽李紅說問題也不大,在那個錦囊裡。”

對了,第二個錦囊,李顯立即讓人用快馬到洛陽迎接李紅。但王家的人說李紅不見了,不知道到什麼地方。

欽差無可奈何回來。

李顯知道李紅是故意逃避,但那又怎樣?

立即召集群臣,將李裹兒的話複述了一遍,很有道理。於是三省六部將各地賬冊拿出來,統計數字小讓各州攤派糧食與桑麻,減少棉花種植。那怕是韋家的田地都不行。必須按任務完成。否則處以嚴重的罰沒。

詔書一道道頒發,連李顯都沒有息著。熬了一夜,詔書頒發完了。李顯問:“各位愛卿,可有辦法,立即解決此事?”

立即解決?怎麼解決?難道將國庫裡的銅錢放出去?放出去,又怎麼放?國家來收購田地商鋪?那成了什麼?

就是放出去,錢就夠了?十有九成成還是不夠。

李顯十分失望,看著大家問道:“難道你們都一個方法也沒有?”

宗楚客遲疑了半天說:“陛下,恐怕很難。”

“很難也要想出一個方法出來,難道讓聯等到三年後桑麻長大?”

宋壕本來都不想管此事小但他的性格就是如此,牽連到國家,還是忍不住,說:“陛下,臣曾經與王畫騰妾見過一麵,似乎王畫早料到此事。而且聽李紅的語氣,王畫也有辦法解決。”

不說還好,一說李顯氣得怒哼一聲,我怎麼能不知道王畫沒有辦法。但什麼都要王畫一人來想,如果王畫出了閃失怎麼辦?去年是糧食,今年是錢,明年又是什麼?聯這個皇帝當得怎麼這麼苦!

哼完後說:“宋侍郎,如果什麼都要王畫來操心,聯養你們這些大臣做什麼!不如讓你們一起回家種田,朝中隻留下王畫一人,聯每年豈不是減少無數開支,用在百姓身上,還能多救活一些貧困百姓。給聯慢慢想,什麼時候想出來了,什麼時候離開。”

說完了命令士兵將大殿的門關上,將大臣禁閉在裡麵,跑到旁邊氣悶氣了。

本來就熬了一天一夜,現在連杯水都沒得喝,兩百多個大臣坐在大殿裡呆若木雞。

也沒有那麼嚴重,資本市場也會自動調節,一旦壓迫到一定時候,也會用物易物,事實上民間已經開始用這種方法交換。再比如物價萎縮到一定地步,如棉布價格跌破每尺四文,這會被百姓認為是一個。合理的價格。那麼棉布就會成為主流,當作貨幣交易。但開始幾個月是最混亂的,而且一旦出現以物易物為主流的商品經濟,也是商業的到退。

但隻有糧食存在,國家就不會滅亡,畢竟現在整個社會以小農經濟存在的。不過那些手工業者與作坊主,肯定要流離失所,或者破產。在唐朝多次因為銅錢的事動蕩過,每一次都死了許多百姓。但也挺了過來。特彆是安史之亂後,挺是挺了過來,可每一次都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創傷。

可對這個大家都不太懂,即使少數幾個明白,也不敢對李顯說:“陛下,問題不大,也不過動蕩一年,到時候國家經濟倒退了,但也安定了。”

因此,關上十天他們也想不出辦法。

到了第二天天黑了,李顯將大殿門打開,很有點目不忍睹,裡麵汗味,口水味,撲鼻而來。大臣的樣子更是淒慘,有的一臉倦容,有的在打著哈欠,有的在點頭瞌睡。

李顯問道:“可想出來辦法了?”

一個不吭聲。

李顯氣得發苦,忍住氣,將去年王畫臨走時兩個錦囊的故事講了出來。其實很有點後悔了,早知如此,何必將他放到嶺南。

大臣們麵麵相覷,這也太神了,比他媽的諸葛亮還神。

李顯說完了,在周利用、紀處訥與宗晉卿身上掃視著。,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