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遲(1 / 2)

玩唐 午後方晴 9047 字 10個月前

二沐齋賀掌櫃與韋家眾個長老,帶著紋個牢,來到欽憶,※

但聽到因為道路修到石城曲靖北時,與當是峒人發生衝突,王畫趕去調解了。

兩個人聽到石城,眼中很茫然,趴在地圖上找了大半天才找到。原來是在郎州都督府管轄的一個地方。

然後又打聽到這是唐高祖在全國置州廢郡時,承隋製設立的南寧州,後來改成郎州,統轄南寧、恭、協、昆、盤,尹、曾、姚、西濮、西宗,西寧,豫,西利,南雲,磨,南籠十六個州,大多屬於羈糜州,當地民風野蠻幕後,有衝突難免。

但不是這回事兒,有衝突,但不大,王畫也是趕過去調解的。還有一批物資順帶著散發。其實不用王畫親自去調解也沒有關係,老百姓不是不識好歹。王畫大批大批的物資送到他們手上,還派人教導他們耕作與讀書,如果連王畫也要反對,那真不可教養了。

主要王畫有意將他們晾一下,而且感到離離開的時間不遠了多做一些好事。西邊自己沒有看過,自己看一下,心中更有些印象,可使安排更加儘善儘美。

這一等就是近十天過去,兩個人在欽州無聊。到處轉了轉,欽州現在全城也沒有空地,隻存在一小部分還在建設當中,等到他們將王畫等回來的時候,又竣工了一大批。而且因為規劃得好,房屋整齊,不象其他城市那麼零亂,唯獨少了許多綠化。可王畫也移載了許多樹木,幾年後也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而且因為城市寬大,王畫留下寬闊的道路,看上去,即使沒有綠枝繁蔭,同樣十分養眼。

並且城中那幾座孤山,王畫也廢物利用,修了許多亭台樓閣,在一叢叢常青樹中,十分引人注目。還有許多寺廟。不過這個安排兩個人沒有看出來,王畫有意讓各個商人興修寺廟。包括襖教的寺,拜火教的寺,特地騰出地皮讓胡人修。但修好了,以後得朝拜,讓胡人有一個家的感覺,那麼就是到了廣州以後,也會來欽州轉一轉。

不過這個奧秘王畫不解釋,好多人還不明白。

也有中原的道觀與寺廟。

李雪君還央請王畫拿錢出來,為上清派修建一個道宮。這是報答,也是虧疚的。跟在王畫後麵,自從矛盾化解後,兩個人甜甜蜜蜜的。什麼教義,什麼天道,自己早忘記到了那個美洲去了。想想當初師父對自己的期望,很慚愧。

王畫聽後大樂。不過也不會舍不得這點錢,修了一座道宮,而且很漂亮。儘管知道司馬承禎與李旦關係密切。

總之,給人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很漂亮的城市。

當然最大的風景線還是城外那個公主塔。兩個人不管心情如何,也登了上去,排了隊,但也是值得的。

不是高度,主要其中的人文價值讓他們都感到震撼。

聽說李顯聽了此事後,特地讓李裹兒派了畫工,將塔內外畫了許多畫稿送到京城。想來看看。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在青州或者汴州倒可以出巡一下。嶺南太遠了。

但同樣大家立即被其中的人文價值震撼,久久不語。其實因為聘請的畫工畫技良莠不齊,有的壁畫有些粗劣,但這個塔內壁畫與壁字不在於畫技多精技,如果論畫技,王畫差了?主要就是人文價值,以及教化。

現在不要說王畫拿的是私款建造的,就是公款,也沒有人說閒話。

甚至有人想在偏遠的一州州府也象這樣建幾座塔,但問了一下造價,一個個退卻了。塔好是好,但造價成本達到了六十多萬婚錢。這還是借著海上運輸之便,如果造在內地,造價更高。

但最熱鬨的就是宋壕,看到後,又在李顯耳朵邊訂下下一任欽州刺史的位置。說了好幾次了,弄得李顯十分鬱悶。

欽州再好,也不如洛陽長安吧,而且在嶺南,多少人想到京城做京官都不行,他反而眼饞那個欽州。

李顯差點想提醒大宋同誌,不好去,欽州現在是繁華了,但王畫砸了多少錢進去。現在連朝廷都不敢過問那個賬目,不好意思過問。那個幾十萬幾百萬往下砸,就象砸不要錢的石頭一樣,還是以絹為單位計算的。這才換來今天欽州的變化。

你去?將你整個家產連人賣也不夠。

換誰去都不好去,整理好了是王畫的功勞,治理不好,馬上就與薑畫形成一個對比。

他都是好心一片,可如果不是大宋一心想去欽州,早在朝堂上被一群人放倒了。正因為他對外州產生興趣,某些人才沒有將主意打在他身上。

賀掌櫃嘴動了動,沒有說出來。

很早以前就看好了王畫,那時候東家還沒有表態。能寫出三篇馬說的人還會差到什麼地安,況且那時候王畫才多點大。但東家眼皮子淺,甚至還看到十八家的下場,頂風而上。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來求人。

沒有辦法,自己隻是一個外姓,如果不是因為搭上了王畫這條線,自己在韋家什麼地位也不是。現在王畫這條線丟了,自己地位馬上又要產生變化。

在塔上轉了一圈,兩個人不是滋味地回去。

第三天,賀掌櫃一個人在街上轉悠,迎麵遇到了一個人,將他拉進一個茶館,喊夥計端上來茶,然後對他說:“我是王刺史家的下人,是王刺史吩咐我找你的。”

“請問有何貴乾?”

“我家二郎說過,如果賀掌櫃願意前來王家,王家隨時掃塵相迎。”說完了,什麼也不說,隻顧喝茶。

敢情是來挖角的。

其實不能這麼說,這一年多來,從收購糧食,到經營店鋪,還有其他的奔波,已經為王畫手下培了一千多人才,賺錢事跟在後麵學賺錢的技巧與經營的能力,還有識字。

這些人將成為以後王家的砥柱中流,不但為王畫產業經營,而且有些人將成為治理大洋洲的骨乾。不缺賀掌櫃一人。

王畫主要是報恩。

當初將漆箱給了寶林齋,固然是看重七姓十家幾百年曆史,這幾百年相互聯姻,幾乎成為一個整體。韋家也與他們聯姻,但關係沒有那麼親密,相反還有一些矛盾存在。

這符合韋家的利益。畢竟賺錢嘛,非要讓給對方?隻要利益重,什麼都可以賣。就象太原王家一樣,十八家賣得一乾二淨。但十八家呢,現在給了他們巨大的利益,同樣對王畫言聽計從。連在朝中做官的子弟,都得到家族的吩咐小不準在朝中與王畫為難。那怕韋氏授意,都不行。

但做出第一反應的不是韋家小而是賀掌櫃。後來比拚漆器時。於其說是支持,不如說是想學他的技術。王畫得到的實利很少。因此,真正感謝的是賀掌櫃,與韋家無關。

雖然賀掌櫃還是為了韋家利益著想的。

賀掌櫃搖頭苦笑說:“一臣不事二主。恕老朽萬難從命。”

“不急,什麼時候賀掌櫃想通了,什麼時候都可以來王家。而且王家也非是你所想像的。”來人說完付賬離開,留下賀掌櫃捧著茶杯,怔仲半天。

到了十月上旬結束時候,王畫才回到欽州城。也立即接見兩人。

韋家長老不好意思開口,賀掌櫃說道:“王刺史,這一次我們家族中某些人眼光短淺,發生了一些誤會,還望王刺史海涵。”

“海涵什麼?皇後不是給了我一個字,止!我也回了一個字,幡。什麼叫幡,沒有風吹動它,它不會動。吹的東風,它會往東邊飄揚。吹的西風,它會向西方飄揚。”

不招惹它,它也不招惹你。但招惹了它,它也會招惹你。但給它善意,它也會吹向善意的一方。

王畫回答無可挑剔,但兩個人知道不是這情況。

可抗議都沒有用,得有證據。能證明什麼?人家的瓷器,為什麼一定要讓韋家經營?至於海上出事,能證明是王畫的人做的?以後船塢如果出事了,又能證明是王畫做的。既然能破出滑州與汴州的案子。王畫心思縝密到了極點,能留下把柄?況且要動用,也不會動用中原人,辦完事了,還不知在那一個海島上,官府怎麼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