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124章(1 / 2)

沈霽在代州任職的最後一年所乾的陣仗最大的事,便是響應朝廷的號召,並獲得朝廷的許可,在代州開辦州學。

辦州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師資力量,還得要資金。好在隨著礦產的產能提高,代州官府勉強能撥出一筆錢來修建州學。

有人說她連自己的通判廳都不修,卻花錢去修州學,純粹是為了麵子工程。

沈霽並沒有理會這樣的言語,為了省錢,她先對周圍的寺觀下手,將那些人少、破敗的寺觀進行整合,把一部分僧人塞到彆的寺院去,這樣一來,就騰出了空的寺院。

她再在離州府衙門不遠處選了一座破敗的寺廟,對寺廟進行修葺、翻新,給改成了代州州學。

至於師資力量,她靠著平日與李雲杳四處尋訪結識的隱士人脈,說服了不少大儒到州學教書,還給他們請封了州學助教、教授等文學上的官職,讓他們負責招生與教學管理工作。

不僅如此,她還給趙老大上書,向趙老大要人才,比如今年的三百多名諸科及第者,——這次的錄取人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除了疆域的擴大、參加考試的人數變多了之外,也因各地州學的順利建學需要更多的人才。

趙老大讓主管此事的盧多遜給她撥了倆人,人雖少,才學卻不低。

沈霽一看,一個是明經科的榜首,熟讀大中小三經,即大經《禮記》《左氏春秋》;中經《毛詩》《周禮》《儀禮》;小經《周易》《尚書》《穀梁傳》《公羊傳》。

明經科的考試需選《禮記》和《左氏春秋》其中之一為大經,而選了前者為大經,就得以《周禮》為中經,以《禮記》為小經,考試題目從這裡麵出;若以《左氏春秋》為大經,則以《穀梁傳》《公羊傳》為中、小經。不管選哪個,都得加《孝經》《論語》、時務策三道。

因對時務策的要求頗高,因此明經科最後及第的人出身等同進士科。

眼下來的是明經科榜首,足可見其才學之高,搞得沈霽都有些不好意思,覺得這尊大佛放在代州小小州學是屈才了。

不過對方卻不覺得委屈,反而還十分高興,說他一直都很仰慕沈霽和李雲杳的才學,能在代州州學建學之初就來這兒負責教學工作,是再榮幸不過的事情了。

沈霽:“???”

她娘子有才名在外,她是知道的,可她有什麼才學?

後來她才知道李雲杳的“雲遮居士”的馬甲不知怎的掉了,她平日所寫的文章被沈霽夾雜在一些文集裡出版後,名聲逐漸為人所知曉,馬甲一掉,大家才知道雲遮居士竟然是女子,而且還是備受趙老大誇讚的才女!

至於沈霽,其實是附帶的。

沈霽:“……”

沈霽跟李雲杳偷偷嘀咕:“肯定是官家揭了你的馬甲!”

趙老大知道李雲杳的馬甲是前幾次,沈霽在搗騰文集時,悄咪咪加上去,結果被趙老大發問,沈霽才如實相告的。這個馬甲,連竇説、薛吉等人都不知道呢,所以是誰爆的馬甲,一目了然!

李雲杳隱約覺得這事或許是閻舒、景九娘她們中的一些人乾的,其目的或許也是為了給她造勢。

以前之所以不這麼做,是她的身份前麵始終掛著“沈相兒媳、沈霽之妻”的頭銜,就算讓人知道她是“雲遮居士”,也不會有多大的反響。可近兩年她接連在趙老大麵前長臉,名聲大噪,這時候告訴大家她就是雲遮居士,眾人就會發現,她是有真才實學的大才女,彆人提及她,首先會知道她是李雲杳,其次才是什麼“沈相兒媳、沈霽之妻”。

至於為何要給她造勢,早年她在汴梁給女子教學之時也已經初露端倪……

對於沈霽的嘀咕,李雲杳哭笑不得,覺得得虧趙老大不知道沈霽在背後胡亂揣測,不然他一定要喊冤,畢竟他日理萬機,怎麼會這麼無聊去做這種事情呢!

另一個被分到代州州學的諸科則是學究科的第五名。而學究科的考試內容雖然以墨義為主,不過內容涉及了《毛詩》《論語》《爾雅》《孝經》《周易》《尚書》等書,若非將這些書背得滾瓜爛熟,也很難考中。

找到了教師後,沈霽又去拉讚助,憑借她的三寸不爛之舌,愣是把幾個大家族的族長給說服了,什麼他們若肯讚助州學,那就免費給他們家族的子弟三個進州學讀書的名額。

說實話,這些大家族本來就有條件請夫子給自家的子弟教學,不過若是辦家塾,這開銷他們也支撐不起。現在好了,他們隻需讚助一部分,就能讓自家的子弟去州學接受名師輔導。

更有甚者能看出未來大宋的教學必然是以州學、國子監等官學為主流的,保不齊哪一天,考進士得先進州學讀書。現在有好的環境和足夠的條件,他們未嘗不能一試。

沈霽一邊拉讚助,一邊督促州學教授等人開展招生工作。

州學的學生名額不定,但考慮到教學管理工作,最終先將首屆州學生的人數定在五十人,除了那些通過家裡讚助而特招進來的學生之外,剩下的入學渠道就隻有兩種:由官員舉薦德才兼備者,及通過州學的考試。

前者需要在鄉裡有好的名聲,而且隻有十個名額;後者則不設門檻,隻要有教育基礎的都能來報名,且占了學生名額中的多數。

經過沈霽到處打廣告,州學招生的消息傳遍了代州的大街小巷,而隨著招生工作的有序、穩定開展,才半個月州學的首屆學生便集結完畢。

開學當天,沈霽跟楊業也出席了開學的儀典,並宣讀了州學的規則。這些規則或許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或許有朝一日會鬆弛,但至少此時此刻,它依舊是代州州學發展之路的照明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