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秦曉清要搞的,除了繼續任用寒門,就是改革政治。把屬於宗室地方的實力轉到自己手上來。
改革主要是分地方長官手中的權,大部分富裕地方的縣,權分給了三個人,偏僻之地的縣也有兩個主要長官。主要對敵的軍事重鎮,依然是一人獨大。
不過這些地方的將領都是經過挑選,受到秦曉清信任的人。
改革的時候,她也不忘根據調查結果,禁止近親結婚。其他人也無話可說,世家大族互相聯姻的趨勢得到緩解。
但很快,他們打破了不與士庶通婚的準則,開始與受到她信任的寒門通婚,想同化這些寒門子弟。
為了阻止這次同化,在政治改革中,她挑選了更多寒門去地方任職。簡直是在九品中正製之外另搞出了一套科舉製了。
為了對抗門閥,她還特意引入有才能的宗室子弟。簡直是又搞了一出三足鼎立。
能上史書的能人很少,大部分人都要科學地挖掘,根本不能靠君主的眼光去發掘。那樣不科學,效率也太低了。
,因為三股勢力互相製衡,秦曉清竟然還挺安全。隻是關中平原出現了大旱災,她得精心挑選人員才能派出查災救災。
天災往往伴隨著叛亂,或許是救災及時,陝西災情沒有擴大,也基本上沒有造反,隻有流寇和盜匪。隻是流寇盜匪數量眾多,且襲擊官署。
說是沒有造反,實際上和造反也差不多了。
最後查清了,關中平原自古物產豐富,這次旱災,影響還較小。影響更大的是當地刺史囤積居奇,抬高
糧價,低價購買民田等等違法操作。
“係統,我有時候真想把他們都殺了,省得這麼麻煩。以後我能去唐朝嗎?有這個機會嗎?”
這樣的暴論嚇得係統連忙給了秦曉清一大堆零食作為補償,補償秦曉清受到的心理傷害。
雖然秦曉清認為當地刺史等大小官員可惡,但朝中公卿都以為反賊盜匪最可惡,請求派兵剿匪。還有人請求殺光趁機報複的少數民族的。
氣得秦曉清和他們互噴,當然最後是誰也沒說服誰。
倒是讓一個早就讓秦曉清頭疼的問題,重新被她審視。到底該不該任用少數民族人才?
用吧,唯才是舉,五胡亂華他們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難書。不用吧,又怕他們沒有上升渠道,趁中原大亂,再來一次微縮版的五胡侵華。
那也受不了。
真是難抉擇,因此秦曉清決定留著那支隊伍在關中,再拓展一些少數民族人才,一起幫助少數民族反壓迫。
她希望用這種方法,讓少數民族泄一些怒火。因為關中平原一半的少民,一大半少民都在給大戶種地或者當部曲。
銀子拿不到,馬鞭倒是不少。種地是更是七八成交租,越乾越慘,越難生活。日常的歧視侮辱就更多了,哪怕是劉淵,繼承了左賢王的爵位,也輕易就丟了爵位,更是被朝中公卿坑得差點喪命。
普通少民的待遇可想而知,所以漢人才會被殘忍統治,被不當人看待。最開始不被當人看的,其實是這些內遷的少民。
泄氣行動很給力,然後劉淵,冉閔,石勒等人的名字就報上來了,等著她賞賜。她…怎麼辦呢?用還是不用,這個決心必須下。
這種事當然應該找不歧視胡人的人商量。但是這時的政治正確就像西漢歧視涼州武人一樣,大晉歧視胡人。
因此,最後能商量的就剩下衛鑠了,她平時練書法,並不歧視胡人。
衛鑠特意帶了自己的書法作品給秦曉清看。
秦曉清雖然不懂書法,但她知道好看不好看。她看著可以比肩現代書法的墨寶,忽然想起來自己會對這樣的小人物有印象的原因了。
“你們衛家似乎與琅琊王家有些交清?”
“是,我有個姐姐嫁到了王家。世家都是這樣,我差點嫁給了李家,就因為他們家也寫隸書,善書法。”
想到衛鑠似乎就是書聖王羲之的師傅,秦曉清更喜歡她,“你不願意?他們沒有逼你嗎?”
“沒有,因為我說,我喜歡…皇帝你。”
興許是因為比較年輕,衛鑠比較大膽。
這次秦曉清聽得很清楚了,“我追你吧,合適,你就和我在一起。不合適,你就再找個人嫁了吧。”
衛鑠立刻得寸進尺,坐秦曉清腿上。這不是因為她多麼喜歡皇帝本人,是喜歡皇帝這個身份而已。
但支撐她的大膽行為的是她對皇帝的判斷。果然皇帝沒有訓斥她,隻是無奈地接受了。
“你現在有皇後,你想辦法吧。”
在門閥世家的圈子裡,皇後賈南風名聲一向不好,不過是因為她身份高,沒人敢當麵說她,背後誰看得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