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耐心解釋:“本相從不抗拒侵吞天下。”
“本相之意,在於大秦絕對不能太早的侵吞天下。”
“在吞並諸國之前大秦必須率先完成內部改革,以新的治國之術取代商君之術。”
“待新的治國之術貫徹上下,即便未來我大秦不再連年大戰,我大秦依舊可以有條不紊的運轉。”
“本相同樣不抗拒征戰與軍功爵製。”
“在新的治國之術貫徹落實之前,大秦依舊需要依靠軍功爵製來維持戰意,應對諸國之爭。”
嬴成蟜了然:“《呂氏春秋》便是呂相為大秦尋找的方向?”
呂不韋笑而頷首:“然也。”
“本相以道家思想為基石,以無為而治為方向,以周禮之度定人之價值,兼墨家之公平、名家之思辨、法家之治國、兵家之權謀、農家之地利撰《呂氏春秋》。”
“此書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當為治國良策,更可為治天下之良策!”
說起自己的思想,呂不韋越說越激動:“本相意欲花費十年時間,以本相的思想逐漸替換商君的思想。”
“自上而下的廢除弱民之法,逐漸放鬆秦律,讓大秦黔首的生活比之諸國都更為優渥,讓他們因自己是秦人而自豪。”
“再於軍功爵之外另辟一途,令君主可以課群臣之能,按能力與功勞為群臣分派職位。”
“同時讓大秦上下形成忠孝仁義之風。”
“讓我大秦將士不再隻為個人富貴而戰,而是為我大秦而戰,為王上而戰!”
嬴成蟜一直沒有插嘴,靜靜聆聽著呂不韋的講述。
嬴成蟜必須要承認,呂不韋的思想是有可取之處的。
就如那忠孝仁義之說,後世千載王朝無數英豪都證明了這確實是非常有效的馭民之術。
但可惜,嬴成蟜並不認為這套思想適合現在的大秦。
半晌過後,呂不韋終於收斂分享欲,期待的看向嬴成蟜:“長安君以為,本相之思可令大秦萬世否?”
嬴成蟜看著呂不韋的雙眼發問:“申不害之術可是治國良術?”
“韓國如今安在?”
呂不韋眼中的希冀凝固了。
申不害之術優秀嗎?
非常優秀!
呂不韋的不少馭臣之術都是學自申不害。
但韓國今安在?
當申不害和韓昭侯相繼離世,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者的韓國反而被申不害之術所困,日漸衰退,最終被秦所吞並。
呂不韋沒想到嬴成蟜沒有從理論角度入手,而是從執行角度入手,全盤否決了他的思想!
嬴成蟜再問:“呂相焉知呂相不會如那申不害一般英年早逝?”
“我大秦不會步韓國之後塵?”
呂不韋輕聲一歎:“本相不知。”
嬴成蟜淡聲道:“所以本君支持王兄的想法。”
“若我大秦此朝有能力侵吞六國,那就於王兄一朝一統天下!”
“至於後來事,自當後來解。”
“若後代有才乾,我朝留下的問題他們自然可解。”
“若後代無才乾,我朝先行改革,弱化軍伍,很可能會讓大秦成為下一個韓國!”
嬴成蟜的問題直接而尖銳。
呂不韋一時間無言以對。
嬴成蟜聲音轉而肅然:“呂相之意,本君已知。”
“本君拒絕遊說王兄。”
“本君也拒絕與趙國聯姻。”
“若果真需要本君聯姻,由王兄親自來與本君分說!”
話落,嬴成蟜端起了案幾上的酒爵。
呂不韋輕聲一歎:“是本相眼拙,未能看到長安君之才。”
“本相以改一字賞千金廣邀天下賢才共撰《呂氏春秋》,卻不知真正的大賢就在本相身邊。”
“本相此來攜有新修的《呂氏春秋》全卷,不知長安君可願受之?”
嬴成蟜拱手一禮:“謝呂相贈書。”
呂不韋露出了些許笑容:“望長安君有暇時便讀上一讀。”
“其間諸多思想許是與長安君之思相悖,但旁征博引之下或也能有所裨益。”
“本相隻希望長安君在看到大秦內部的問題後能夠直言勸諫王上。”
呂不韋誠懇的叮囑:“請王上慢一點,等等大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