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卡在皇帝換屆的節骨眼上外放,一入揚州就落入彀中。
他在“鹽引”之事上跌了坑,“虧空”的鹽稅數額驚人。
在本朝,一個巡鹽禦史想要足額征收鹽稅,就要賣出去足額的鹽。
想要賣鹽,先得把鹽生產出來。
偏偏製鹽全靠老天爺賞飯,夏季烈日暴曬才能製鹽,若是遇到陰雨洪澇,鹽就會減產。
產量的不確定,導致鹽稅的不穩定。
揚州鹽商這種“鹽販子”,每年夏至一過,就開始購買鹽引,交稅,這個時候的鹽還在海裡飄著呢。
“先款後貨”的交易模式,導致資金不足的中小鹽商隻能借高利貸購買鹽引。
等中秋節後把鹽全部售罄,收到了貨款,再拿貨款償還貸款。
揚州有一群專門放貸給小鹽商的資金掮客,背後多是鹽務相關的官員,吃得就是這份利錢。
林如海不諳庶務,被幾個幕僚師爺一攛掇,就敢擅自更改規則,破例給鹽商賒賬,允許鹽商先拿鹽引,在中秋節後十日內繳納鹽稅。
他以為“先貨後款”可以擴大銷售,增長稅收,還能減輕中小鹽商們的負擔,讓他們有更多的本錢進貨。
小鹽商們開心了。
放貸的官員和豪紳們的奶酪被動了,一起教林如海做人。
巡鹽禦史是有上級的。
這上級乃至上級的上級,都是“放貸團”中的一員。
得罪了他們,後果立竿見影,輪番來找茬。
若林如海真是皇帝的心腹股肱也就罷了,偏還是個炮灰,可不就由著人欺負去了?
夢坡齋裡,賈雨村細細述說當日窘境,唏噓歎息——
“林鹺政身陷局中,如坐枯井,朝廷又嚴禁巡鹽禦史與境內的官員私自往來,他縱有幾個同年、故交、世交,也是幫不上忙。”
賈政氣悶:“那鹽稅呢?隻要能把鹽稅征足,那些人想要尋隙也難。”
“政公卓見!可就是收不足鹽稅啊,因著那兩年洪澇,每逢盛夏陰雨連天,海水曝曬不足,製出來的鹽數量銳減,多落入幾大鹽商之手,他們囤積居奇,鹽價漲到天上去,小鹽商見不到鹽,手中的鹽引又沒像往年一樣繳納過鹽稅,中秋節後直接耍賴,都退回給林鹺政,林鹺政要的是鹽稅,不是鹽引,一下子就虧空了十幾萬兩稅銀!”
賈寰扶額。
林如海真是個書呆子。
他同情小鹽商被盤剝,小鹽商哪裡管他的死活?
曆任巡鹽禦史都是一手給出鹽引,一手收足鹽稅。
要趕在洪澇、台風、瘟疫、兵燹……各種天災地禍發生之前,先把自己摘出來。
鹽可以減產,可以滯銷,鹽稅先要拿到手!
撐過一年是一年,熬過一任是一任。
林如海缺少這份皮厚心黑,在鹺政任上越陷越深。
頭一年即遭小鹽商退貨,鹽稅虧空,他氣怒交加臥病在床,賈敏直接就氣死了。
各方斡旋之後,林如海被迫允諾小鹽商們許多方便,恫嚇他們拿回了之前沒用上的鹽引,拖欠的鹽稅“順延”到來年再繳。
因為頭一年開了“先貨後款”的例,來年便有各種人情說項,也要照此辦理。
林如海焦頭爛額,隻得又通融一二,滿心指望夏季鹽田豐收,彌補前一年的虧空。
屋漏偏遭連夜雨,第二年“荒”得更凶。
入秋之後,那些血本無歸的大小鹽商繳納不起鹽稅,攜家出逃,鹽稅虧空直接翻了幾倍!
這一回的鹽荒,還跟上一年不同。
上一年是純天災,這一年疊加人|禍,與沿海諸縣洪澇泛濫倒灌民田導致的饑民暴|亂有關。
那些餓急了眼的饑民搶不到糧食,就聚眾衝進露天的鹽田,把煮出來的鹽全都搶走。
市麵上的鹽價居高不下,鹽成了比米還硬的硬通貨。
十斤鹽就能換一袋糙米,一袋米摻上野菜樹皮,就能熬到開春!
就能活命!
紅樓世界一直不太平。
那甄士隱是怎麼窮下來的?
葫蘆廟一場大火之後,他跌足歎息,無計可施,帶著妻子仆傭去自家田莊上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