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曆十年(2 / 2)

[紅樓]官高爵顯 般柴 6199 字 5個月前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

搶田奪地?

這是梁山好漢們才敢乾的事,在江南膏腴之地發生了,饑民揭竿而起了!

甄士隱一個富貴閒人,他應對不了這樣棘手的局麵,被迫將田莊都折變賤賣,仆傭也遣散,帶著妻子並兩個丫鬟投靠嶽丈。

算算時間,甄家敗落與林如海出任鹺政,間隔沒幾年。

林如海據實上奏,力證自己虧空鹽稅事出有因,反被那些沿海的州縣官們聯手背刺,說並無民亂。

賈雨村歎道:“州縣官若承認有‘民亂’,烏紗帽乃至人頭都不保,他們沆瀣一氣,林鹺政百口莫辯,最終那些衝進鹽田的饑民,都被算作‘私鹽販子’定了罪。”

巡鹽禦史另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緝私”。

緝拿不力則罰俸、革職,連著手下人都要跟著吃瓜落。

那些走投無路的饑民,背著鹽到處販賣。

他們沒有鹽引,不繳納賦稅,像極了“私鹽販子”,實則隻是為了活命而已。

林如海縱然抓到了幾個,看著他們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樣子,又能如何呢?

打殺了他們,鹽稅虧空就能彌平了嗎?

揚州的官不好當。

揚州的商也不好做。

富甲天下的大鹽商,每年都得跌倒好幾家,說破產就破產!

賈雨村在林家做了三年西席,深諳其中弊端——

“一份鹽引除了官定鹽稅,額外還要加二錢稽查茶水費用,二錢衙門文書費用,七分核算費用,靠岸停放再加二錢五分,鹽船許可、執照封印、航行,每引若乾錢,加上向鹽場買鹽還得支付每引一兩二錢白銀,外加鹽船往來各處打點巡查兵丁們的費用,統算下來,每引兩百五十斤海鹽的毛利,隻有一兩二錢銀子,稍微出些岔子,遇到風浪打翻了幾船,就得蝕本。”②

“販鹽”這個買賣,高成本,高風險,利潤卻忽高忽低,甚至逐年走低。

鹽商豪富天下皆知,但盯上鹽商薅羊毛的人也多,他們在額定鹽稅之外,頻繁被鹽務上的大小蛀蟲敲剝。

很多大鹽商乾脆不賣鹽了,隻倒賣鹽引,把風險轉嫁給小鹽商。

林如海眼中的那些“小鹽商”,很大一部分都是這些大鹽商的馬仔。

“惠政”肥了大鹽商的腰包,風險卻被林如海自己扛了。

冤種鹺政!

沒誰肯信他是真冤種,咬定他私底下收受了大鹽商的賄賂,說那些虧空的鹽稅都落入了他的腰包。

林如海百般填補,依舊還有三十餘萬兩的缺口。

賈雨村攜黛玉入京之前半年,夜諫林如海,讓他速速變賣姑蘇祖產填補虧空,或可免禍。

賈寰深以為然,發自內心地給賈雨村點個讚。

此獠卑劣無恥,卻當機立斷,懂得棄卒保車!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隻要能保住烏紗和性命,區區祖產何足惜哉?

人都沒了,要錢何用?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祖產留不住命!

銀錢沒了可以再賺,命沒了萬事皆空!

林如海既沒兒子,也沒嗣子,與其被人吃絕戶,不如填了鹺政上的虧空,換得喘息之機東山再起。

但凡他能活著從揚州返回京城,有四王八公從旁襄助,未必不能翻身。

儒冠誤人!

好在林如海聽人勸,迅速典賣祖產,填補了大半虧空。

餘下的那些,隻要他人還在揚州任上,慢慢地都能填補上。

這年月的官員,在任上有些虧空稀鬆常見,隻要數額不是太誇張,皇帝看在林如海已“破家”的份上,也不好揪著不放。

賈家身為林如海的姻親,上下奔走,希望皇帝能給“鞠躬儘瘁”的臣子一份體麵。

身後浮名,對死了的人來說也許無所謂,對活著的人來說很重要。

沒有塵埃落定之前,黛玉都得呆在牟尼庵中。

插入書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