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玄德公不僅要我把諸縣、莒縣割讓給他,還希望我表太史慈為東萊太守?這才肯給我軍械兵馬援助?曹賊攻打了我兩個多月,也才拿下我渤海郡四個縣而已!現在玄德公一下子要走我一個郡,比曹賊打下來的還多呢!
這算什麼城下之盟?他以為我們袁家已經到了絕境了麼!倉亭之敗這點兵力損失,我們袁家還是承受得起的!要不是父親因此病重,我們袁家靠自己都能繼續頂住曹操、劃黃河而治。
我素來以為玄德公仁人君子,想結好為外援,他就是這麼變本加厲要價的?佐治,你也太讓我失望了!耗費了三個月就談回來這樣一個條件!”
袁譚在聽完辛毗轉述的條件後,第一反應是非常激烈的。
一方麵這畢竟是跟屬下發脾氣,而不是跟劉備當麵。如果劉備就在對麵,袁譚估計會收斂點,但關起門來罵自己人,就沒那麼多顧慮了。
另一方麵,也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袁譚一直覺得劉叔對他是真好,諸葛兄弟也都是好哥們兒,一直幫他,沒想到大難臨頭最後談回來這麼個條件。心理落差這麼大,誰能一下子接受?
最關鍵還是袁紹至今為止還沒咽下最後一口氣,袁譚對郭圖在鄴城那邊的運作,始終還心存幻想,覺得自己還有希望接父親的班。
這種情況下,袁家勢力比劉備還大得多,袁譚怎麼可能接受大量割地的條件?
要是再稍微等幾個月,等袁紹最後一口氣咽下了。袁譚也發現父親終究沒有選他來接整個冀州的盤,到時候他才會比現在更加清醒一大截,劉備的條件聽起來也就沒那麼刺耳了。
袁譚先入為主罵了一頓辛毗後,稍微消了些氣,這才中肯說道:“把東萊郡都整個讓給玄德公,這是萬萬不能的。至於說琅琊的諸縣、莒縣,倒也罷了。
當初我軍能入主琅琊,本就是玄德公派陳元龍通知我們下手,我們也沒花什麼本錢就輕易得手了。我也知當初玄德公就是怕得罪曹操,不敢跟曹操搶琅琊,這才引入我們。
徐州下轄郡縣,本就該歸玄德公,現在曹賊與我軍已經開戰,與玄德公尚未開戰,把南線餘贅的蒙山防線托付給他們,也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何況諸縣是諸侯的封地,諸侯之弟當初幫我那麼多,還他們諸葛家一個人情也是該的。諸縣都還了,莒縣已是飛地,也不可能單獨捏在手裡。”
辛毗見少主消了氣,這才敢繼續開口,委婉解釋:
“大公子明鑒,屬下此番答應這些條件,也是親眼見識了車騎將軍治下豐饒、軍備嚴整,能夠為我軍強援,這才先與之虛與委蛇。
車騎將軍在南方大開鐵礦、銅山,煉鋼鍛甲,比我軍的軍備精良得多。另外,屬下方才轉述,或許令人誤會,車騎將軍請以太史慈掛名東萊太守,也是為了增援我方名正言順。
實際上東萊郡除了幾個海港縣城要交給對方治理,以便轉運,其餘各處都可以由我方官員留任,當地的錢糧稅賦,也隻要承擔了太史慈駐軍的糧秣,其餘都依然歸我們支配。
大公子若還是覺得難以接受,也可逐步加強合作,無非車騎將軍的增援也會逐次交付罷了。”
聽辛毗這樣一解釋,袁譚終於從最初的衝擊中冷靜下來,至少不再怪罪劉備了。
最終他也沒答應立刻給太史慈表為東萊太守,想留下這個名分再觀望觀望,隻是把不其縣和東牟縣這兩個額外的海港小縣交給太史慈駐軍。
至於琅琊的諸縣、莒縣,直接交割就是。
劉備一方原本的開價是一個郡零兩個縣,被袁譚暫時還價到實際交付四個縣。
還有劉備提到的“請袁譚先把韓當放回江東,交由劉備改造,跟其他江東舊將一起感受江東的變化、洗心革麵”,袁譚也答應了。
因為自從袁譚聽說當初韓當投降、是為了掩護程普和孫權逃亡後,他就把韓當監視起來了。雖說沒有直接囚禁,那樣處理降將容易失人心,但讓袁譚直接重用韓當,他是絕對不敢的。
萬一曹操派程普上陣,告訴他故主情況,韓當直接臨陣倒戈呢?所以一個沒法用的將領,劉備要拿去改造也好,洗腦也好,跟袁譚沒關係,他也沒損失。
劉備也答應將來會另派一些改造好的江東降將過來,負責沿海的水戰登陸戰增援,袁譚說到底還是賺的。
辛毗也怕袁譚懷疑他變節,不敢再說,拿著這幾個條件先趕回了諸縣。
……
幾天之後,太史慈和諸葛均在諸縣接到了辛毗的回複,倒也沒有怪他。
談判這種事情,本來就不是一次性能徹底談妥的。
辛毗就是個跑腿的,拿到的授權有限,目前能做到這一步,說明他已經覺得劉備陣營更有前途了。
諸葛均也就公事公辦,先撥了一半談妥的軍援物資,交由辛毗的人運去臨淄。儘快幫助袁譚重新武裝起一支部隊,或是把此前敗戰退下來的軍隊重整一下。
太史慈則帶著軍隊,暫時移去東萊郡的黃縣駐紮。
黃縣不是這次才被袁譚割讓給劉備的,是一年多之前就給了。當時劉備需要開拓遼東戰馬貿易,就需要一個跟遼東半島遝氏縣大連/旅順相對的山東半島北部港口,袁譚就把黃縣的海港劃給太史慈使用。
相比於麵朝黃海
的諸縣,黃縣是朝向渤海的,也更便於在渤海郡前線出現危急時,太史慈帶兵直接走沿海增援。
袁譚那邊,收到劉叔給的劄甲、斬馬劍和長戟後,親自驗收了一下這些軍械的質量,才微微改變了態度,對辛毗的誤會也小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