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井底之蛙張子喬(2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6344 字 1個月前

孫邵:“一個月很快麼?來的時候,是逆流而上,當然慢了。走水路,回程卻是順流,出三峽時,日行千裡都做得到。

長江上四千餘裡,不用半月就夠了。倒是順流到廣陵後,轉入邗溝,北上淮泗,沒有順流可用,會走得慢些。”

張鬆稱奇,也不反駁,隻是暗暗觀察。

此後十餘日,船隊果然一如孫邵所言,一路順江東下狂奔。

張鬆還是第一次在長江上奔流數千裡一日不歇,每日看著青山相對而過,也是頓生豪邁,隻可惜他沒李白的詩才,每每興致來了,也隻能隨口感慨幾句。

一行人就在船上渡過了建安九年的新年,直到上元節前幾天,船隊過了武昌,孫邵考慮到連日行船士卒水手疲憊,便決定稍歇一兩日,實在不行就在武昌換一批水手駕船。

武昌是劉備的大本營,“武昌侯”的封地,又是九省通衢,水運自然發達。以孫邵的身份,拿出劉備的使命,要求地方上配合,換一批水手,也是輕輕鬆鬆的。

張鬆見孫邵都不擔心耽誤使命,他自然也樂得在武昌休息一兩天,順便見見世麵。

他平生此前並未來過武昌,但他也知道,武昌原先不過是從黃祖的老巢夏口城基礎上營建而來,並不算什麼天下重鎮。

然而,進了武昌城後,武昌的繁華景象,還是讓張鬆大開眼界。

負責接待他的官員,聽孫邵交代過,說此人是劉璋的使者,自然更是儘力配合,張鬆想參觀什麼地方都可以隨便去,還特地引導他去武昌學宮看了一下。

水鏡先生司馬徽,如今常駐武昌學宮,擔任山長,其弟子向朗兼任著江夏郡丞,還有同學孟建也在武昌勾當。

張鬆見了武昌學宮的藏書規模,便覺歎為觀止。

負責接待的官員倒是沒讓他參觀雕版印刷的作坊,但僅僅是看了藏書規模,張鬆便確認武昌這邊的印刷術非常發達。

普通士子,隻要是身份清白、籍冊登記過的,都可以到武昌學宮隨意閱覽。如果要往外借閱的話,才有身份門檻。

張鬆參觀的當日,便看到數以百計的貧寒士子,隻是核驗了身份,就被學宮的衛兵放進藏書館,哪怕衣衫破舊,都能隨意看書,不由讓他刮目相看。

“這車騎將軍治下,文教果然昌盛,寒門士子都能有出頭之日,實在是可歎。”張鬆感慨幾句,又隨口問陪同官員,

“這些人,誰都能進來看書麼?學宮就不擔心失竊?那些衣衫襤褸之人,也能求學?”

陪同官員一臉理所當然地回答:“這是自然,隻要不是身份不明之人,貧寒豈能成為阻人向學的理由?衣衫襤褸也不是罪過。我們這兒隻是要求哪怕衣衫破舊,但也必須潔淨,入館之前,更要洗淨手足,不能玷汙典籍。”

那官員一邊介紹,一邊指了指每間館舍門口的水池,那裡都放著很多大水缸,還有池子和引水的竹管、竹勺,所有人都要洗手擦乾,才會被放進去。

穿得破舊不要緊,但不能把書弄臟,這很合理。

張鬆點頭長歎:“雖三代之治,不過於此矣,沒想到竟是在這亂世之中,還有人能做到如此地步,今日方知天外有天。”

……

孫邵、張鬆在武昌休整了兩天,輪換了一批水手,又補給了飲食物資後,這才重新啟程。

而江夏郡丞向朗的調度安排,倒也節約省事,他撥了一批從荊南走湘江、洞庭湖而來的官船隊,也是正好順路要去徐州覲見主公的,那支船隊有富餘水手,就直接分一些給孫邵,讓他們幫著孫邵一起開船。

不過作為交換,孫邵的船隊有空餘艙位的,也被塞進了一些那支荊南來的官船隊所運的貨物。

鬆看著自己的坐船都被搬運上了幾十筐稻穀,不由有些好奇。

他便私下問孫邵:“水運耗費雖然不多,但千裡轉運,運的多半也是值錢的貨物,為何會從荊南一路運穀米到徐州呢?就算徐州缺糧,在廣陵、吳會就地籌措北運,也比這樣百般周折節省吧?”

孫邵倒是知道些情況,便跟張鬆解釋:“這些卻不是普通的糧食,如今跟彆駕也說不清,將來你就知道了——這支船隊,是鎮守荊南的張將軍委派的,護送的乃是步府君從嶺南尋回的良種。

步府君此番也要趁著新年北上述職,向主公和諸葛軍師複命,故而跟我們順路。子喬可知步騭步子山事跡?要見一見麼?”

張鬆連忙拱手:“步子山先生事跡,我雖在蜀中,亦略有耳聞。聽說他也是少年便有遠誌,可比昔之班定遠,開拓海疆,援護王景興、威懾交趾士燮。

我蜀地也有黔中道商旅貨通交趾,頗傳其名。沒想到他也要北上述職,能同路實在是榮幸之至,請長緒兄為我引見。”

原來,張飛和步騭自前一年冬天,對嶺南動兵,把士燮手中相當於後世廣東的地區拿下後,後來因為春夏天熱,就停止了進一步的進取,準備等天冷後再有舉動。

這不一年就過去了麼,如今又是冬去春來,剛剛過去的冬天,張飛和步騭可沒閒著,又對士燮進行了新的施壓。

而那些嶺南土人,戰鬥力根本不行,他們原本敢抵抗,也是覺得尊奉曹操控製的朝廷更有前途,還能升官,犯不著理會什麼衣帶詔,把持有衣帶詔的一方當成反賊就好了。

如今被劉備軍反複揍趴,他們唯一指望的就是天熱能反攻回來。但最近又被痛揍幾頓,還聽說北邊曹操都被劉備擊敗、丟了三個郡。

消息傳來後,在張飛的宣傳攻勢和軍事進攻雙重壓力下,嶺南個彆郡守、縣令再次動搖,投靠了劉備勢力。

今年冬天,士燮進一步連後世廣西境內的鬱林郡也徹底丟了,隻剩下後世越南境內的交趾郡還在士燮本人控製之下——這也是因為士燮本來就掛過交趾太守/交趾刺史的頭銜,在當地經營比較紮實,這是他最後的根據地。

不過,相比於軍事上多拿一個鬱林郡這種小事兒,更受劉備陣營重視的,顯然是今年冬天,步騭終於趁著天氣涼快,又跑了好幾趟南海航線、終於抵達了林邑國,並且進行了數次貿易,買回了幾十船林邑稻的樣品占城稻。

張飛留下了一半在嶺南和荊南試種,又分了幾船去閩中,剩下的就北運,分到吳會等地,最後稍微留糧船送到劉備諸葛瑾麵前,接受檢閱核查。

雖說徐州北部不適合種這種糧食,但這畢竟是大事,也要留檔一些以供研究,同時也是獻功。

張鬆如今還不是自己人,孫邵也就不會跟他說太多關於林邑稻傳說的細節,將來等江南種雙季稻成功了,再展示肌肉也不遲。

張鬆影影綽綽不明真相,但以他的敏銳觀察,他也看出來了,劉備對於百姓民生的關心,對於勸農產糧的關心,絕對是其他諸侯所不能比的。

在孫邵的引見下,步騭很快也過船,跟張鬆寒暄了幾句,兩人相談甚是直截了當。張鬆步騭都是恃才之人,不會遷就人,每每辯論言及天下大勢,也都不掩飾自己的想法,有什麼說什麼。

但就是如此,反而讓張鬆覺得輕鬆,可以對事不對人,不用藏著掖著。就像曆史上他到許昌後,曹操不能容他,但恃才傲物的楊修卻跟他關係不錯。

步騭跟張鬆說了很多海外風物見聞,更是張鬆徹底理解不了的,聽說南海居然還有那麼多千奇百怪的蠻夷風俗,張鬆愈發覺得自己見識得少,一輩子窩在蜀中簡直是井底之蛙了。

一路上,張鬆就這樣每天被刷新著認知,聽說外麵的新事物,然後做著筆記,整理自己的日誌,時間悄然來到二月初,一行人也終於趕到了徐州重鎮彭城,準備覲見劉備。

劉表的使者伊籍,自然是比張鬆還早半個多月,就已經趕到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