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昂此刻也跟著手下將士一起衝進了城門,眼看著前麵上百名袍澤用性命趟出來的道路,他也是頗為不甘,雙目血紅。但他知道這時候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要是一口氣沒撐住,前功儘棄,之前都白死了。
楊昂的騎兵很快衝到了土壘上,跟魏延麾下的士兵展開了短兵相接。
好在魏延的兵力本就比高祚和楊昂多,他有三四千人在墊江城中,而且既然早就設想好了城東是主戰場,他就集中了近三千人在這處口袋陣。
其他西麵北麵城牆都隻有幾百人站崗,南麵沿江更是幾乎不用防守,整段南城兩百人都用不到。
楊昂的騎兵剛衝到土壘邊肉搏,就看到一根根灌鋼鍛造的卜字戟迎麵攢刺而來,還有手持灌鋼斬馬劍的鐵甲兵巡邏堵漏,看哪邊形勢危急就衝上去肉搏。
楊昂雖有騎兵之利,但土壘可以抵消掉騎兵衝鋒的絕大部分動能,騎兵也不敢全速衝上來,隻能是減速靠近然後肉搏,否則就會直接撞死在土牆上、人仰馬翻。
在騎兵一方減速肉搏的情況下,擁有鐵劄甲和灌鋼長兵器的步兵自然不虛。何況還有三四倍的人數優勢、站在高處以逸待勞。
血腥的攢刺肉搏拚殺了許久,楊昂的部隊始終左衝右突打不開缺口,卻還要頂著城牆上的魏延部士兵丟滾木礌石放箭。
曹軍的傷亡越來越大,終於漸漸支撐不住。隨著曹軍騎兵越來越稀疏,魏延也在人群中定位到了一個相對甲胄鮮明的敵將,連忙就近指揮牆頭的弓弩手都朝著那邊放箭:
“都給我往那個穿魚鱗甲的敵將處攢射!不用瞄了!越快越好!”
一時間,百餘名弓弩手都朝著那個方向拋射。
沒過幾輪箭雨,楊昂身邊的親衛騎兵越來越稀疏,楊昂本人雖然戴著鐵盔、穿著魚鱗甲,能抵擋掉絕大多數的箭矢,但他的坐騎連中四五箭,悲鳴不支倒地,把楊昂甩了下來。
楊昂背後插了好幾支箭矢,雖然隻有兩根從狹縫中射入
,透入肌骨,但那刺蝟般的模樣著實嚇人。
加上他墜馬摔斷了一側的手臂和大腿,一時無法撐起身體,其他曹軍騎兵以為主將陣亡了,士氣愈發崩潰。
魏延連忙抓住機會,讓人齊聲呐喊:“下馬棄械、降者不殺!”
曹軍騎兵一陣動搖,位置靠後的紛紛潰散奔逃,從城門洞原路逃回,一路上還得再白白挨兩輪箭矢掃射。而已經陷入肉搏逃不了的,隻能下馬投降,很快被繳了械。
楊昂帶來的五百騎,至少折損了三百餘人,隻有後軍的一百多人逃了。折損的三百多人裡,還有一小半是陷在城內,不得不投降保命的。為了防止他們反複,魏延軍在繳械受降後,都先把俘虜簡單捆起來,集中看押,以免後續敵人再進攻時,這些俘虜鬨出不穩。
……
“高都尉,楊司馬陣亡了!敵軍在城門內修了一道土牆,守兵人數還比我們多!弓弩也不少!”
隨著敗兵潰出城外,被高祚收攏,高祚自然是氣急敗壞,要狠狠拷問這些敗兵、為何不肯死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