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原本是要去陽安關報信的,行到此處時,聽說主公正在此營內迎接援軍,信使便直奔中軍,把前方打探到的情況呈遞上來。
一番通傳後,軍情很快送到劉備手上,劉備也不見外,直接在酒席上當著諸葛亮龐統張飛的麵拆看商討。
“三日前,打探得馬超自天水兵敗、南越祁山,進入遝中?”劉備才看了一個開頭,立刻就重視了起來,還念出聲來,讓大家一起參詳。
“快,取地圖來。”一邊的龐統也連忙命令侍從取圖,他對於蜀中的地形研究比較透徹,但對於隴南還真沒怎麼研究。
必須仔細對著地圖參詳一下,才好掌握局麵,看看如何利用或者拉攏馬超。
諸葛亮倒是對天下地理都涉獵得比較廣泛,對隴南和蜀地之間那塊的情況也略有所知,不過有地圖可以參詳,總歸可以更直觀。
侍從很快拿來地圖,諸葛亮就按照信上所說,幫劉備在圖上標注出馬超的位置,然後很快就給出了分析意見:
“主公請看,按照這份軍情所述,馬超在天水兵敗後,南撤翻越祁山,如今進入了祁山以南、岷山以北的盆地。
我軍往西北搜索的斥候,應該是沿著白水河逆流而上,沿著北側支流穿越岷山,最後找到的馬超。
以我觀之,馬超這個位置,如果想要投靠我軍,把人馬撤過來,倒也做得到,隻是要走些小路。
他可以順著白水河北側支流而下,經過陰平橋頭穀的合流點,再經過白水關、到白水河和西漢水合流處,便是葭萌關了。”
劉備順著諸葛亮的指點,很快把路線梳理清晰,就覺得很直觀,很舒服。內心也升起一股懶洋洋的感覺:孔明來了就是輕鬆,什麼事情都能化繁為簡,三言兩語說清楚。
諸葛亮指的這條路,其實跟曆史上薑維最後遭遇曹魏侵蜀時,想要回防漢中的路線差不多。
畢竟馬超如今退到了遝中,曆史上薑維也屯田遝中,既然地理位置一樣,想要回到漢中戰場所走的路,也就會一模一樣。
隻不過薑維那一次,魏軍提前分兵讓鄧艾堵住了陰平橋頭,那地方又名橋頭穀,是白水河南北兩側支流合流的節點。
白水河的南北兩條支流,北支通往武都郡,南支通往陰平郡。武都縣和陰平縣都剛好處在這兩條河的沿岸。
曆史上正是因為這地方被堵了、無法回防,才被另一路的鐘會偷了漢中。
現在白水關、葭萌關都在劉備手上,也沒有敵軍堵陰平橋頭。所以馬超想轉移到漢中戰場,絕對是做得到的。
不過,就要看馬超願不願意來了。
劉備最擅用人,也最擅長揣摩來投者的心理。他此前對馬超並不算很熟,但最近這段時間,剛剛聽說了馬超起兵的事跡,何況還是“不管親生父親被曹操留在許都,就直接起兵”這種驚世駭俗的做法。
劉備以常理度之,自然也不敢過於信任馬超。哪怕馬超看起來是可以用的、是堅定的曹操之敵。
此時此刻,聽了諸葛亮的分析,劉備便忍不住揣摩:“先生以為,我們要是邀請馬超南下,他會不會答應?會不會覺得我們彆有用心?還是會想繼續待在遝中之地自守?
聽說馬超連敗,一路逃到天水,如今再到遝中,兵馬不多,想來剩下也都是騎兵為主。讓他撤入漢中,他也發揮不出多少戰力……”
劉備說著說著,看向諸葛亮、龐統,讓他們發表意見。
諸葛亮比較謹慎,他還在算道義賬。
龐統見諸葛亮沉默,也就不客氣了,率先從軍事上分析道:“主公所見,確實有理。馬超都是騎兵,如果留他在遝中,能夠隨時出天水騷擾曹操後方,還能多牽製點敵人的兵力。漢中這邊的正麵戰場,有我軍就夠了。”
諸葛亮這時也把道義上的得失想明白了,緊跟著補充:“主公擔心馬超和我軍一時間無法互信,這也是人之常情。
畢竟馬超剛剛背父,強行過快拉攏,容易適得其反,馬超自己也會患得患失,將來更生猜忌。
既如此,不如就任由馬超滯留遝中,主公可先遣使送禮與軍糧結納之,讓他安心自守。
再告訴他,如有不如意,可隨時南歸,我們會派向導,帶他穿越岷山白水河穀至陰平橋頭。
如果不想南歸,我們也會支援他援兵和軍
械,他什麼時候改變主意想來,都可以自行決定。”
劉備頻頻點頭,也覺得諸葛亮的辦法最寬仁,而且可以給雙方一個接觸磨合的緩衝期,不至於一上來就認主,過於生硬。
不過,一旁的龐統畢竟心理更深沉些,他聽了主公和孔明的對答,順著往下腦補推導,很快又提出一點擔心:
“主公如此想,固然是出於善意。但馬超遠逃而來,正在彷徨無依。我們剛派去使者,就拒絕馬超,他會不會覺得我們是在提防、嫌棄他?”
劉備原本覺得這計劃挺好的,被這麼一提醒,忍不住又皺眉,下意識向諸葛亮看去。
好在這次諸葛亮反應極快,想都沒想直接就拿出了後招:“此事易耳,隻需在使者送去的書信中,說明理由即可解決。
主公就說,我軍素聞馬將軍反曹時,號召諸將的理由,便是不想被卷入曹劉大戰,不想西涼將士成了曹賊的馬前卒、白白浪費性命。
而主公行事,每與操相反,以信義待人。曹操喜歡讓新附軍去送死,主公卻喜歡善待新附軍。此前剛剛收降了吳懿的兩萬益州軍,主公便已許諾不讓吳懿部在後續大戰中打頭陣,這就是鐵證。
主公對吳懿如此,對馬將軍自然也是一視同仁。但又恐麾下舊將埋怨勞苦,所以請馬將軍暫駐彆處,這樣自然不會被卷入。等馬將軍休整完備,下了決心,再來助戰不遲。”
這話著實讓劉備眼前一亮,因為說得實在是太漂亮了。
暫時不讓馬超來正麵戰場,不是因為劉備嫌棄他,而是怕手下其他將領嫌主公一碗水端不平。
這樣,就該給雙方一個緩衝期,都互相適應適應。等馬超先作為友軍並肩作戰立點小功,下麵其他將領也服氣了,才好徹底接納。
而且劉備答應的軍糧軍械支援肯定是不會少的,這樣一對比,曹劉之間高下立判。
……
與諸葛亮議定了對待馬超的態度後,劉備當天就準備好了書信。然後讓隨軍的李恢擔任信使,走白水河過陰平橋頭、前往遝中麵見馬超。
李恢一個多月前剛剛出使了曹將馮楷,最後誘騙得馮楷突圍離開閬中、被魏延和張飛截擊重創。那次功勞之後,李恢就被劉備升了職。
如今他做這種事情很順手,而另一個擅長出使的董和如今在後方督辦軍糧。所以此番跟馬超談條件,也就隻能再讓李恢上場。
臨走時分,諸葛亮又交代了李恢幾句注意事項、明確了己方的態度,隨後就派船送李恢沿著白水河逆流而上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