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由不得鄧芝不震驚,因為眼前的蜀錦,一眼就能看出寬度比以往傳統存世的一切錦緞都寬太多了。
就好比一個從來都隻見過拳頭大老鼠的北方人,第一次到廣東,突然見到了比貓還大的老鼠,怎麼可能不震驚,這視覺衝擊力太直觀了。
後世之人可能不了解,但漢朝的紡織品,真真切切隻有一尺八寸寬。
因為這個時代的紡織品,都受人工投梭方式的限製。織布的時候,織女要左右交右手、踏動一下踏板後,再換右手交左手。如果布麵太寬,人手從布料經線底下伸過去的時候,就夠不著了。布匹的寬是不能超過女人兩段前臂的長度之和的。
注:這一點不再多解釋了,後續諸葛亮如何解決的技術手段也略寫,因為上兩本書都寫過了,要對得起老付費讀者不能水字。
不了解宋朝以前紡織品幅麵多窄的,可以回去看第1章解釋“天揖/時揖/土揖”的那張彩蛋章截圖。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裡,三顧茅廬作揖的那張劇照上,關羽手上掛的那三個被大家誤認為是“暖水瓶”的東西就是錦緞,其實是劉備送的禮物。古代錦緞就是那麼窄的。
鄧芝並不知道諸葛亮用了什麼技術手段,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做到如此神妙的結果,讓織機織出來的緞匹變寬數倍。
他很想問問清楚,但這種秘密又怎麼可能被打聽到?
負責這家官營貨棧的夥計,隻會冷著臉讓大家不該打聽的彆打聽,愛買不買,反正這種寬幅蜀錦根本不愁賣。
最後,還是另外有一路梓潼來的蜀地本地商人,進了大批的貨。似乎是準備走涪江一路到葭萌關、再走金牛道陳倉道陸路,賣去關中給鐘繇和馬騰的。
掌櫃看他進貨多,才勉強回答了他幾個問題:“這種錦緞,自然是諸葛令君讓能工巧匠趕造的新式織機織造出來的,此物之神妙,豈是世人所能預料?不該問的彆問!
這工坊裡的織工,乾活的時候都看不到織機全貌,機括關竅處都有遮擋,這蜀中地界,誰也彆想仿製!
不過你們也放心,將來朝廷會官賣新式織機的,隻要掏錢,就能自營織坊。如今江州這邊,就已經有兩家本地富戶開設的小織坊了,都是得了諸葛令君特許的。”
“你們還不知道吧?這種新式織機,聽說是出自諸葛令君的夫人黃氏之手,反正神妙得很。”
鄧芝因為沒錢進貨,聽了幾句後,也就被人禮貌送了出來,沒能打探到更多信息。
他滿腦子隻記得這種新的錦緞實在是體麵,而且聽說織造起來的速度,隻比原來的窄織機慢了一點點,但幅度寬了三倍,豈不是織錦效率也至少提升到了兩倍多?
這東西居然是諸葛令君的夫人黃月英所想,還真是巾幗不讓須眉了。
鄧芝又哪裡知道,“提升織機的寬幅”這個思路,其實是去年對曹操漢中之戰結束後,諸葛瑾和諸葛亮兩兄弟見麵時、聊起未來幾年的經濟建設工作,聊起對蜀地的建設和掌握時,聊到了蜀錦,諸葛瑾當時也就提了幾嘴。
當然,諸葛瑾主要是利用了他超前的見識,讓諸葛亮有精力鼓搗的話,可以往“提升紡織品寬幅”的方向上努力,還提到了“如今製約織造寬幅的主要瓶頸,就是投梭方式和投梭距離”。
後世近代紡織業,當然是靠飛梭來完成寬幅投梭的,行程又遠速度又快。但諸葛瑾知道這個時代未必造得出飛梭,他也不
了解太細節的機械結構,所以他也就隻提需求和方向,不涉及具體技術,免得限製了彆人的思路。
諸葛亮當然也不擅紡織機械,所以最終這玩意兒,其實就是黃月英鼓搗出來的。
黃月英做出來的東西,當然也沒有飛梭結構,隻是達到了後世南宋末期雙人寬幅織機的技術高度。需要兩個人配合,一個人負責踏板控製經線,一個人專門站在織機背麵經線張口處、負責投梭。
當然為了防止經線開口過大過長,黃月英還改良了經線的卷繞機構。為了防止投梭的人站著腰酸,黃月英還優化了投梭人的座位,讓人能兼顧站著或坐著乾活。
總之做了很多其他小優化和配套調整,以至於黃月英版的雙人織機,比曆史上南宋末和元朝的雙人織機,更加人性化,織工用起來也沒那麼累。具體技術細節就無需一一贅述了。
反正這東西本就是宋朝人也能造出來的,可見不需要什麼現代科技理論,隻憑古人的理工科知識也是做得到的。
以黃月英的巧思,加上這一世跟著諸葛亮耳濡目染學了更多數學物理常識,又有人給她指明了矛盾所在和努力方向,花上半年工夫弄出這東西,並不奇怪。
隻不過在看熱鬨的外人眼裡,這又是一樁神跡了。
而諸葛亮靠著新式織機大規模開設織坊,自然是極大吸收了江州這邊、江北新城的富餘勞動力。讓本地百姓大多可以找到工做,賺的錢也遠遠超過服徭役所需的代役錢。
今年是代役法實施的第一年,矯枉必須過正,諸葛亮就是希望交錢免役的本方百姓多一點,才好更快更徹底的宣揚新法的好處。
這就等於是瞌睡有人送枕頭了,一切都配合得絲絲入扣。
本地百姓有了錢賺,可以恢複休養,緩解去年漢中大戰時負擔過重帶來的後遺症。
代役錢的製度,又很快推廣下去了,民間的響應程度空前高漲,也沒有反對的聲音。
蜀錦產量高了之後,本身就能作為硬通貨,類似於流通貨幣。而且這種寬幅蜀錦隻有江州這邊一家會造,拿出去獨占性非常強,這就更有利於硬通貨的調控了。
同時用代役錢雇傭了對岸張鬆治下的百姓來服役乾活,張鬆治下百姓還得念著他的好,又收買了民心,讓巴郡百姓在劉璋、劉備之間更傾向於劉備。
一旦將來真要在江州這邊開戰,那肯定不會再有民心幫著嚴顏抵抗諸葛亮了。
鄧芝把這些環節都想明白後,佩服也是一層接著一層,很快就應接不暇了。
他把這些心得都默默記下,打算回到武昌後,就跟司徒好好彙報一下,讓司徒充分放心。
而乾完這一切後,幾天的時光也倏忽而過。
轉眼就到了八月底,鄧芝在江州盤桓了小半個月後,諸葛亮終於再次召見了他,讓他給主公和大哥帶去一封秘密的回信。
一見到鄧芝,諸葛亮先寒暄客氣了幾句,問他最近在江州遊曆,見聞如何,可有什麼建議。
鄧芝自然是心悅誠服地說了一堆欽佩之言,表示完全提不出建議:“令君深謀遠慮,治政行事謹慎穩妥,卻又能收獲奇效,在下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有些政務,看似平常,卻環環相扣,每每因勢利導,能讓百姓自然而然做出官民兩利的決斷,實在是歎為觀止!”
諸葛亮無所謂地搖了搖羽扇:“這些套話就不必說了。這裡是我給主公和司徒回複的密信。你不該問的彆問,不該看的也彆看。
把信送到之後,主公自會有主張。你隻要如實相告,說這封信乃是我跟士元合意之後,一致同意了的。
這次也並非士元貪功冒進,實在是有些借口,送到嘴邊來了,他也是怕傷了蜀中上進之人的心。你就隻說這麼多,彆的不用說。記下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