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趁敗升爵(1 / 2)

舍弟諸葛亮 浙東匹夫 6614 字 1個月前

建安十三年,七月初二。

曹操決定將荀彧明升暗降、從要害官職上挪開之後的第三天。

這天入夜時分,許都城內,侍中郗慮的府上,一位訪客正在與此間主人,焦急地商討著什麼事情。

那訪客正是十天前從前線回來的丞相府掾司馬懿。

兩人商討的問題,自然也是如何按照丞相的意思,儘快把“平定劉表”的軍功,轉化為官爵升賞,為丞相辦成那件大事。

“荀令君言之鑿鑿,每每占據大義名分,已經兩次駁斥了我的提議,此事若無丞相力推,怕是很難辦了……

我也不是不願意儘力,也是擔心過於操切,會有損丞相謙退的名聲。”

郗慮麵露苦色,對司馬懿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難處,也希望司馬懿能儘量跟上麵說清楚,要麼寬限些時日,要麼另找更多的支持者。

司馬懿論官職地位,自然比郗慮要低得多,他非常有分寸,主動為郗慮分憂說:

“郗侍中放心,此事丞相必有決斷,不會光靠我們來說服荀令君的。你之前的顧慮,我也已全部轉陳丞相了,不日必有結果……”

郗慮這才放鬆了些,兩人又聊些細節,看看這事兒還有沒有什麼可以推進、查漏補缺的。

也不知聊了多久,郗慮府上的侍者,忽然狂奔入內,焦急通報道:“府君,有丞相密使至,持丞相給府君和司馬曹掾的密信,我已將人帶到正堂。”

郗慮一驚,連忙和司馬懿一起出迎。

他們都很清楚,此刻已經天黑了,許都城門也關了,不到明日天亮是不會再開的。

如果是不太緊急的信使,估計就隻能在城外等到天亮再進來。

如果非常緊急,則會由城門都尉批準後,從城樓上放下吊籃,把信使拉上去。反正城門是肯定不能開的。

不管怎麼說,曹操的密信在這時候送進來,肯定是有什麼重大的決斷。

兩人來到正堂,撫慰了信使幾句,郗慮也讓府上侍婢給信使準備酒食招待,隨後郗慮就拆開曹操的信看了起來。

他隻是飛快地瀏覽掃視,然後就如同觸電一樣,抬眼朝司馬懿看了一眼,很快又低下頭去。

“……丞相這次的決心很大呀,真的要鬨到這一步麼。

令君其實也未必有異心,說不定隻是覺得丞相這次決策確實操切難以服眾,才要緩緩……”

郗慮是曹操的白手套,專門乾臟活的,談不上什麼節操,和荀彧也沒有交情。

但看到曹操信中那決絕的文字,他還是有點兔死狐悲之感。

一個跟隨了曹操近二十年的老人,絕對的心腹,就因為這次的事情意見不對付,居然也會淪落到被明升暗降架空。

丞相實在是太難伺候了。

而且,他是真心覺得,荀彧這次並不純粹是為反對而反對,或是道義感爆棚,也有“現在這點小功勞實在不配封公,會給天下人更多反對口實”的考慮。

基於現在曹劉之間的客觀實力和地位,荀彧的這個擔憂也不能說不對。

而一旁的司馬懿,見郗慮都生出了這樣的兔死狐悲之感,不由更覺危機。

郗慮可是許都重臣中,最不在乎臉麵的了,他已經幫丞相乾過很多臟活了。

當初丞相當上丞相、廢除三公、搞掉原司徒趙溫,那可都是郗慮的手筆。

如果這樣一個人都動搖,那許都群臣裡,又有多少人會懷著觀望看戲的心態?

司馬懿知道此時絕對不可以狐疑,他連忙絞儘腦汁、幫著郗慮堅定決心:

“侍中心地寬仁,為同僚著想,懿實在佩服!荀令君若是能有侍中的眼界,又何至於此?

我當然知道,荀令君並無私心,丞相其實也知道。但荀令君不夠識大體,也沒看懂荊北戰事的凶險——

丞相這次的回複,如此急迫,卻又沒有解釋原因,我估計,可能是前線戰事,又有變故了。”

郗慮聽到這句分析,微微瑟縮了一下,壓低聲音謹慎問:“仲達覺得,前線戰事會很不利?而且……是越來越不利?”

司馬懿卻並不肯展開細說,就隻是這樣點到即止:“我可沒這麼說,反正丞相急肯定有他急的理由。”

郗慮見對方如此滴水不漏,不肯擔責,也隻能沉默了好久,才歎息道:

“也罷,隻能表奏陛下給荀令君另升顯職了。但是,令君已經明著反對過這事,如果丞相剛把他挪開,就立刻強行推進,難免讓世人看出他的真實目的。

就算我們自己人不說,劉備那邊豈會不借機生事、煽惑人心?還是要想個法子,略微堵住悠悠眾口。”

司馬懿不由自主輕輕點頭,他也想到這一點了。

有些事情,還是要演得像一點,完全明著來肯定不好。

好歹得熄燈啊。

為了讓郗慮安心情願地去做,司馬懿也就設身處幫著想了幾個招,最後用商榷的語氣建議道:

“我看不如這樣,侍中在給丞相回信時,陳明令君與其他朝臣的明確反對理由,然後,建議丞相略微降低封公的待遇,或是在陛下下詔後,再謙辭幾個郡的封地,以堵天下悠悠眾口。

如此,一來可以顯得丞相謙遜,並不以封地為念。

另一方麵,也可以說當初荀令君並不是反對丞相封公,隻是反對丞相的封地太大。後來丞相主動願意謙辭一部分封地,令君也就不再反對了。

天下人也就不會再懷疑丞相明升暗降的真意。”

郗慮仔細琢磨了一下,終於眉頭舒展,連連點頭。

司馬懿說的這個招數,確實可以弭謗,雖說也有變數,但隻要荀彧不作死,這個變數就很難爆發——

隻要荀彧到時候彆跳出來反對,非要申明“我當初反對的並不僅僅是曹操封地太大,而是反對他封公爵本身”,那這事兒就算糊弄過去了。

當然,如果荀彧非要跳出來打臉,那就是他自己作死。郗慮相信等到生米煮成熟飯後,荀彧不至於那麼頭鐵的。

把前因後果梳理明白後,郗慮長歎一聲,決斷道:

“也罷,還是仲達思慮深遠,我今夜便連夜作書,回複丞相。這事兒就按這個思路辦好了。”

司馬懿趁熱打鐵,最後補充了一點:“如若覺得僅僅隻是減小封地、還不足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其他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比如宗廟、禮儀方麵,也都可以勸丞相自行酌情謙辭。”

郗慮點頭,把這些可以潛在退讓的點都記錄下來。

……

郗慮和司馬懿緊急磋商之後,就把推進此事的最新處理思路,跟曹操密信回複了一下。

宛城和許都也不算遠,加急一天多就能到,往返也就三天,所以此事的推進還是非常快的。

三天之後,七月初五的那次朝議上,郗慮便上表,向皇帝陳述尚書令荀彧近年來的種種功績,請加封荀彧為少傅。

荀彧嚴詞反對,稱自己德不配位,但並不奏效。曹操安排了其他好幾個人,一起堅持給荀彧升官。

皇帝劉協還不知道曹操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曹操的代理人如此堅持,劉協也隻能順水推舟。而且他覺得荀彧的官職高一點,似乎也沒什麼壞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