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船魚苗,也由馮正監押了過來,早早停在了五溪河中央。
河灘上的人群越聚越多,連很多不信佛的鄉親們,也放下手裡的農活趕來了。
李家溝本地的特種魚,李君閣也用靈泉催化了一萬尾,準備一起加入放生儀式。
這個事情奶奶很上心,親自指揮在祠堂前壘砌灶台,泡豆子,磨豆漿,現在正在和村子裡信佛的老姐妹們一起,燒豆漿點豆花蒸米飯。
旁邊的幾張小桌上,調料碟子事先就打好了,堆成了一個個好看的方尖塔。
今年的菜油剛榨出來幾天,於是就用生菜油糍粑辣椒的調料,這也是夾川人喜歡的口味。
果山師傅今天披上了袈裟,模樣與前向老農一般的做派有所不同,算得上法相莊嚴。
在五溪一號到來之前,果山師傅先在祠堂前麵,為司星準一行舉辦了電視劇開機儀式,然後才趕到水邊,引領一眾善信進行放生儀軌。
放生這事情來自一個佛教故事,相傳佛主釋迦摩尼的前世為放生的魚念寶髻佛名號,魚群壽儘後轉生為三十三天子,其後皈依佛門,得大解脫。
這儀軌還相當複雜,步驟多達十六七項,唱讚,稱聖,念咒,請聖,懺悔,皈依,念佛,回向……諸多法門,不用細說。
一項項儀式舉辦下來,李君閣站在人叢之中,發現剛開始還嘻嘻哈哈的人群,漸漸臉上也多了一絲虔誠之色,一個個低眉順目恭敬起來。
心裡不由得感歎,宗教的力量,用得好了,在化育人心方麵是有大威能的。
儀式到了放生的時候,馮正將網箱門打開,無數的魚苗隨著流水遊入河中,開始自己全新的生命曆程。
一眾善信在果山師傅的引領下,齊聲唱讚:“胎卵濕化,多劫沉迷,皈依三寶發菩提,籠網捕免離,海闊天飛,隨佛生西天,南無生佛界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一通儀式弄完,就已經到午飯時間,果山師傅又領著眾人來到祠堂前的大打穀場上,開始舉行施食儀軌,然後開啟齋飯。
去年秋天收的黃豆,加了些剛出來的新鮮豌豆進去,做出的豆花白中泛綠,配上金黃的‘窖水’,以及新出的菜油糍粑辣椒,甑子飯,外加一點洗澡泡菜,全是田野間清鮮的味道,筷子夾著綿韌,入口細嫩,大家都吃得喜笑顏開。
自打去年四爺爺生日過後,李家溝好久沒有這麼熱鬨過了,八十張桌子,大家呼朋喚友臨時湊桌,邊吃飯邊聊天。
李君閣一群年輕人坐在一處暢聊。
司星準跟許思倆人都是搞藝術的,又都年輕,一副相見恨晚的架勢。
司星準還慫恿許思多留一段時間,叫他從盤鼇鄉古建看到祠堂,再去拜訪下苗寨,然後在村裡轉轉,把竹編石雕女紅這些都過一遍,做足準備再找四爺爺補充理論,絕對會受益匪淺,去年他就是這樣過來的。
許思連連點頭,說是這回出來還真是長見識了,以前都是學的專業知識,很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次來先是受二皮啟發,又跟果山師傅聊了幾天,感覺自己快挖到根了。
這幾天靈感又湧了出來,等在這李家溝轉轉,跟四爺爺請教請教,設計好作品做出來,再帶來請大家指正。
兩人談藝術,聊得有些雲裡霧裡,李君閣多數時候聽不懂,又比較關心小芷的身體,便拋開二人對小芷問道:“小芷,在李家溝的生活還習慣吧?”
小芷點頭道:“很不錯,二皮哥哥,謝謝你。”
李君閣笑道:“可彆謝我,接下來要開始高強度的拍攝了,你可要注意身體才行,彆到時候吃不消。聽說還要在懸天崖吊威亞,想著都嚇人。”
小芷笑道:“現在正是花開的時節,這個兩個月的鏡頭倒都還挺享受的,五月之後才是受罪的開始。”
李君閣說道:“你們那行我不懂,不過隨叫隨到,給你們搞好後勤。我也會常叫藥師叔來劇組盯著你們,保證身體不生病,其餘的事情,見招拆招就是。”
這時果山師傅已經脫去了袈裟,過來跟李君閣道謝。
一桌人都站了起來。
果山師傅笑眯眯的跟大家擺手,說道:“坐,你們吃你們的,我就是過來跟皮娃道一聲謝,這次活動組織得很好。”
李君閣笑道:“這事情在我們鄉下,那就是惠而不費,舉手之勞,當不得師傅您一聲謝。倒是該我們道聲謝才對,看看鄉親們,多開心啊。”
果山師傅看了看周遭,笑道:“這次活動效果不錯,這才是我心目中的放生儀式嘛。從我,到善信,到鄉親,到生靈,皆得其樂,是大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