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山門建成(2 / 2)

雖然易承不太喜歡這口大鼎擺在門口,顯得太招搖了,不過有一說一,有這東西鎮著,接下來的大漢國四百年內,道門理綜隱派都可以在此地安心發展。

太宰對這座山門非常滿意,易承隨劉邦出征兩個多月,他與盧方,程康全程參與了山門的建設。

易承當初出發前就叮囑過常叟,給太宰他們三人安排了監工的職位,常叟也從易承的語氣中聽出這三人的重要性,所以也是對太宰的建議言聽計從。

比如,太宰就要在山門的最後方建一座兩層的磚石小樓,且窗戶向北開,說是可以賞景。

常叟就完全按照太宰的要求,在大殿的後方建了那座磚石小樓,而且還開了一扇超大的背麵窗戶。

“驪陽侯,這些台階都是用的宮製的白玉石階,乃皇家規格,寬三尺,長一丈,一共兩百四十階...進了正門,依次是漢王鼎台、靈官殿、鐘鼓樓、玉帝殿、四禦殿、三清觀、受戒台、小蓬萊...鐘鼓樓兩側還有四座配殿,後麵是執事堂、客堂、水房、齋堂以及住房...請移步一觀。”

常叟似乎對介紹建築非常熟練,從進了山門,就一路領著易承各種參觀。

易承沒想到,僅僅三個月,常叟那些工人居然能蓋出一座如此巨大的建築群。

這座道觀,少說占地也有五十畝,至少四萬平方,幾十棟房殿屋舍,而且看起來樣式都挺不錯,如此恢弘氣派,說僅僅用時三個月,作為一個經曆了後世基建速度的現代人,易承也難掩驚訝之色。

“嘿嘿,驪陽侯莫要驚訝,這山門之所以建造的如此之快,還是多虧了將作監前麵已經為漢王修建行宮準備多年,磚石木料早已備妥,營造法式圖紙一樣不缺,隻需組合圖紙,再差遣奴隸工匠,上山建造便可,這便才能如此迅速完工。”

“那也很了不起了。”易承稱讚道。

“嘿嘿,承蒙驪陽侯誇獎,驪陽侯您看,這座玉帝殿便是整座山門最大的一座大殿,該殿麵闊三丈,進深兩丈七尺,殿宇係懸山門正中,青瓦覆頂,殿內天帝像乃是從隆窯燒製的巨像,其麵容溫平,形態古樸,端坐其中,頭戴帝冠,身穿帝服,坐鎮紫微宮,以北鬥七星為駕...”

漢朝這個時代,還沒有玉皇大帝這個稱呼,不過已經有了天帝這個概念,而且因為道家人宗多以煉丹術著稱,《山海經》中又有:“玉膏從黃帝...玉膏所出,以灌丹木。”的記載,因此,黃帝成為文獻記載中第一個用玉石煉丹的人,又被道家人宗冠名玉帝,道家在漢朝的道觀中,就多以玉帝像為最高神用來膜拜。

帶著易承參觀完之後,常叟問易承可有何不滿意之處,易承說十分滿意,下次麵見漢王時定會極力稱讚將作監的營造法式,常叟便心滿意足的走了。

常叟一走,太宰立馬就上來,按住易承的肩頭,顫巍巍地說道:“吾兒,耶耶到現在還覺得同做夢一般,汝告訴耶耶,這裡以後真就是咱們的家了?”

易承麵帶微笑,朝著太宰柔聲道:“耶耶,這就是咱們的家,明麵上是孩兒道門理綜隱派的傳宗之地,暗中就是我太宰一族為始皇帝守陵的山門,所有為始皇帝守陵的遺族,孩兒日後都會給他們安排活計。”

“善,善,大善。”太宰的眼角有眼淚流出來,“多虧了吾兒,吾本以為,我太宰一族已至亡族之境,現在看來,多虧了吾兒,現在才能繼續為始皇帝守陵,吾就住在北麵的二層小樓上,每日醒來,從窗北望,便可看到始皇帝陵寢,有吾兒之功,吾此生足矣!”

不僅太宰激動,盧方、程康、蔡爭等人都神情激動,多年逃難一般的隱居,早已讓他們活的苦不堪言,如今有易承在,他們感覺就像是有了主心骨一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