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七十四章 ‘馮’字(求月票)(2 / 2)

但在德意誌,在社交等場合,可以用baron來稱呼一位freiherr,不過freiherr的正式頭銜不會用baron這個詞。

從神聖羅馬皇帝那裡直接獲得男爵頭銜的,可以稱為“帝國男爵”,他們的土地是皇帝封授的。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廢除之後,帝國男爵不算是單獨一個等級,被算在所有的男爵裡麵。

但根據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決議,帝國男爵的稱號得到認可。

神聖羅馬帝國被廢除之後,一些獨立的德意誌邦國,比如巴伐利亞、符騰堡被提升為王國,其統治者獲得了設立新貴族(包括男爵)的權力。

不過勃蘭登堡選帝侯因為同時是普魯士國王,而普魯士不在神聖羅馬帝國範圍內,所以他們通過自己的國王身份早就有了設立新貴族的權力。

於是,1806年之後出現了一批新的男爵,為了和這些“暴發戶”區分,1806年之前就獲得男爵頭銜的家族開始自稱為“帝國男爵”。

與英國不同的是,德意誌的頭銜繼承不受長子繼承製的約束,大多數男爵的合法兒子們也被稱為男爵,儘管父親還活著、他們還沒有繼承父親的頭銜和領地。

在這個意義上,男爵就是一個等級,而不是一個非常具體的頭銜。

在普魯士,“男爵”頭銜放在名的前麵,如freiherrmanfred vonrichthofen,但在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男爵”頭銜放在名和姓之間,如manfred freiherrvonrichthofen。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語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廢除了君主製,奧地利廢除了貴族製度,禁止公開使用貴族頭銜,包括男爵。

所以就取消了中間的馮或者男爵稱呼,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社交場合,為了表示禮貌和客氣,很多奧地利人還會使用貴族頭銜。

而在德國,1919年之後,貴族頭銜正式變成姓氏的一部分,所以,freiherrmanfred vonrichthofen就會變成manfred freiherrvon richthofen。

總之,名字裡有“馮”的,大多是貴族,但也不一定;而貴族的名字裡,不一定有“馮”。

其實熟悉歐洲曆史文化的人應當知道,不僅德語裡有“馮”,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裡還有“德”,荷蘭語裡有“範”,等等,包含這些單字的姓名很多,而且常常確實表示貴族身份。

類似這樣加在姓名裡的單詞,被稱為“貴族小品詞”,不同國家的“貴族小品詞”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彆。

在有些語言裡,“貴族小品詞”和普通介詞同形,而非貴族的姓名裡有時也會用介詞,這種情況下就容易被誤認為是貴族。

“馮”最早隻表示住地、統治範圍或管轄權,比如巴伐利亞公爵(herzog von bayern),這裡的von就和英語的of一樣了,大約從1630年前後,在貴族姓氏前麵加“馮”的做法開始流行。

說白了就和韓語裡的思密達差不多,‘馮’到了現在,裝飾性的意味甚至更強烈一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