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論》(上)(2 / 2)

是的,嬴政也痛苦,但是這個滅亡方式實在是有些過於離譜,反倒是讓他沒有“當事人”李斯那麼代入。

他揮揮手,一旁的侍衛把趙高和李斯拖到一邊,看管起來。

“先看吧,看完了再算總賬。”

【在這起事件中,有兩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秦始皇有那麼多心腹重臣,怎麼就讓趙高和李斯輕易矯詔了呢?

第二,為什麼一收到矯詔,扶蘇就真的自儘了呢?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秦始皇有那麼多心腹重臣,蒙恬、蒙毅、馮去疾……怎麼就讓趙高和李斯輕易矯詔、賜死扶蘇了呢?

那時處於一個極其特殊的環境。

當時,公子扶蘇因為“焚書坑儒”一事對嬴政上諫,認為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如果在這時用嚴刑重法去統治他們的話,可能會造成天下動蕩不安。

“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公子扶蘇離開了政治中心,來到了上郡邊境。

這時的秦始皇一定是對扶蘇寄予厚望的,因為上郡有著蒙恬率領的三十萬兵馬。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秦始皇不會允許一個失去繼承權的兒子去掌握兵權。

扶蘇離開之後,秦始皇開始了他的又一次東巡。

“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至平原津而病。”

為了維持帝國必要的運轉,很多重臣都留在了鹹陽,和始皇一起東巡的重要人物,隻有李斯、蒙毅、趙高,和一位“愛慕請從”的胡亥。

在這次東巡中,始皇病篤。在他病重時,寫下了遺詔,是給自己在上郡監軍的長子:“與喪會鹹陽而葬。”

本來,這封遺詔是能傳遞出去的,如果……如果蒙毅在的話。

畢竟蒙毅可是“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禦前”的人物,如果秦始皇有遺詔一定會告訴他,而以蒙毅、扶蘇的關係和蒙毅對始皇的忠誠,也不會導致遺詔被修改的事發生。

但是,仿佛天注定一般——“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及還”。

蒙毅代替病重的秦始皇去向山川禱告了,還沒有回來啊!

扶蘇不在身邊、馮去疾不在身邊、蒙恬不在身邊、蒙毅也不在身邊……

而那封遺詔,在中車府令趙高手裡。

於是一切都不可收拾了。】

蒙毅一拳捶到身前的小幾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小幾搖晃了幾下,居然裂開了一條縫。

也就這個時候,才能看出這位文臣是在世代武將的蒙家長大的。

他旋身而起:“陛下,臣……”

蒙毅卡殼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他有千言萬語堵在胸口,卻什麼也說不出來。

陛下,是我的錯,如果我能回來……

陛下,我辜負了您的信任……

蒙毅想這麼說,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及還……

禱山川,未及還……

未及還……

這句話在蒙毅的耳邊不停重複循環,他仿佛一瞬間理解了剛才李斯的痛苦——

是我的一個過錯,釀成了這樣的後果啊。

如果我能及時趕回來……

那種悲傷,是一種撕心裂肺的劇痛。

天幕沒有照顧他們的茫然和痛苦,依舊一板一眼地向下播放。

【蘇軾在《始皇論》中怎麼認為呢?

“不幸道病,禱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謀。始皇之遣毅,毅見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

無論是秦始皇把蒙毅派出去祭祀山川,還是蒙毅真的就這麼離開了,都不是什麼智慧的行為啊。

秦始皇是不是覺得自己還能撐下去?

秦始皇是不是那樣的信任自己的丞相?

蒙毅是不是覺得自己一定能趕得及?

……

但是秦始皇怎麼就真的在這裡閉上了眼睛,李斯、趙高真的就這樣罔顧了君主的意願,蒙毅真的沒有來得及回來……

“天之亡人國,其禍敗必出於智所不及。”

天要亡秦啊!

秦始皇本來有著極高的政治素養,他派遣蒙恬領兵三十萬,威振北方,公子扶蘇監軍,對外沒有顧慮;在朝廷內部以蒙毅為謀臣,對內沒有禍患。這幾個人互相牽製,又互相支持,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本來是不致於引起混亂的。

但是,就在那麼一個巧妙的時間節點,崩逝的秦始皇身邊沒有了這些人,隻剩下了心有貳意的李斯和趙高。

於是,禍患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