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論》(中)(2 / 2)

重典嚴法的秦製在擴大統治權力、增強秦國國力的同時,也使得秦人們“以殊死為輕典,以參夷為常法。人臣狼顧脅息,以得死為幸”。

斬首是輕刑,夷三族是常態。臣子們十分恐懼,把死亡作為幸運的事啊!

秦法規定,“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所以荊軻刺秦時,臣子們全都在殿下不敢上前幫助嬴政脫險,留下流傳千古的“王負劍”傳說。

為什麼群臣不敢去幫助秦王呢?

因為秦法的嚴苛舉世皆知,不會因為其他原因而免除處罰。如果臣子無詔上殿,不僅不會被獎勵,還可能會被殺死,甚至會影響到他的族人。

沙丘之變也同樣如此。

深思熟慮的李斯知道,賜死的詔書一旦下達,上郡的扶蘇和蒙恬就絕不會活下去。始皇“威令素行”,公子扶蘇不會違背秦法規定,用那三十萬大軍反攻始皇;也不會違背父皇的意誌,苟且偷生。

對於扶蘇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呢?

是權力?是自己?是子女?

在秦始皇教導下長大的公子扶蘇,心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大秦。

秦朝的立國之本是法製。

當年商鞅徙木立信,方才讓人民對法律敢於信服。為此,他不惜得罪秦朝的

宗室群臣,甚至對當時的太子之師公子虔處以割鼻酷刑。

因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②”

現在,扶蘇手中有一封不知是真是假的詔書,這封詔書是真的也就罷了,如果這是假的,他能用邊關的三十萬兵馬攻打鹹陽嗎?

他不能。

後世唐朝一朝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弑弟上位。他雖然的確是最好的帝王人選,但是這樣的登基方式也造成了整個唐朝伴隨著無數的宮廷政變和親人奪權,皇權的威懾力極大減弱,也造成了相當程度上的社會動蕩。

此時的扶蘇不知道唐朝的亂象,但是他就麵臨著這樣的困境。如果他真的起兵,秦朝等級森嚴的法製就會自上而下的化為泡影,自商鞅變法而來的法律信用一朝崩塌。那些蠢蠢欲動的六國遺民就可以有了犯上的借口——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公子扶蘇都不遵守秦朝的法律了,還有什麼資格要求我們遵守呢?

所以扶蘇會自殺,也隻能自殺。

那麼,扶蘇會發覺這詔書是被篡改的嗎?

可能性很小。

要知道,秦始皇的威望十分之高。公子扶蘇和蒙恬“不敢複請,亦知始皇之鷙悍而不可回也,豈料其偽也哉?”

秦始皇是在東巡途中重病,同時秘而不宣。遠在上郡、消息滯後的公子扶蘇和蒙恬將軍怎麼料想到他們僅僅四十九歲的皇帝就此一病而去了呢?

而且……而且,那是秦始皇啊!

他是嬴政,是統一六國的大帝,是開拓一個新世界的雄主。

他是蒙恬身後信重他的主上,是公子扶蘇心中重視他的君父,是“秦人視其君如雷電鬼神之不可測”,是用一個名字鎮壓天下叛亂的——

無上的神。

這樣的秦始皇,誰能想到他會暴斃於沙丘呢?

——誰敢質疑他的權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