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四十三章(2 / 2)

秋收全靠人力,割麥子,拔花生,掰玉米,從早到晚,隻能累了在背陰處歇息片刻,然後接著乾。

春種的話有耕牛,能犁地,撒種澆水踩壟還是人來。

而不同的種子種坑高度深度,以及秧苗之間間隔間隙也有不同。

那些數據都在裴殊腦子裡,若是按照那些數據種地,還得做出耕地的工具,麥子,花生,玉米的都不一樣。

裴殊想先做個簡單的,按照種子的間隙,弄成搖輪的,中間用木杆固定住,然後是間隔均勻的鐵鏟,每次用的話深陷到土裡,往前推動木杆帶著鐵鏟轉動,然後鐵鏟掀起土,留下一個坑。

前頭的鐵鏟挖好一個,後頭的就跟上,隨著推動木杆,坑也就挖好了。

不同的種子隻要改變鏟子的大小和一根木杆上鏟子的數量就成,還有挖種坑的人得彎著腰,但是比一個一個挖快。

要是那種不用一個坑一個坑的種子,直接一根木杆一排鏟子,多弄幾排,多幾個人來推就行了。

還有水車,每個莊子都來一個,顧筠莊子的棚子先不拆,可以多種蔬菜草莓,彆的莊子也是,顧筠愛吃草莓的。

裴殊連夜畫了圖紙,到李老頭那兒改,還有鐵鍁,得去鐵匠鋪子打,做好一個小的先試試水,除了力氣不好控製不住其他地方都還好,推這器具還得用巧勁兒。

李老頭覺著還挺好用,拉出來的壟也挺深的,就是不懂為何不同種子還得用不一樣的鏟子。

裴殊無法解釋不同的種子最適宜的生長環境不同,幸好李老頭也沒問,少說多做,是他這麼大歲數人為人處事的準則。

裴殊在這兒定了一批耕地器具,一個莊子三個,分彆是種麥子的,種花生的,還有種玉米的。

加了錢,等幾天就能做出來,撒種的機器不好做,就人來點種,再把土蓋上,稍微踩踩,種地就快了。

李老頭道:“咱們莊子也使這個吧,一個種坑兩三個種子,清明前後下過雨就能種了。”

三月初五就是清明節,馬上就是了,得等雨天。

清明前後多陰雨天,二月底早晚天涼,裴殊先育草莓苗,草莓要多種,能賣能吃還能攢錢。

地裡的莊稼需要厚肥,得從池塘裡多挖點淤泥出來,草木灰,農家肥,這麼幾天事兒還多著呢。

顧筠就在家裡理賬本,嫁妝,公中,西北莊子,還有二十三個新莊子。

雖然皇上是為了邊關將士,但裴家也是真真切切拿到了地,良田一畝地二三十兩銀子呢,這些地就值二十萬兩銀子,雖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賣,但這就是裴家的家產。

綢緞也不少,兩匹雲錦,兩匹蜀錦,顧筠挑了一匹蜀錦送給顧槿,又留了一匹雲錦,剩下的做了兩件裡衣,還有一身衣裙。

裡衣給了裴殊一身,這蜀錦的顏色是月白色,顏色泛著淺淺的藍,很是沉靜好看。

剩下半匹布,留著再用。

珠寶也不少,一小箱子,有幾塊亮閃閃鴿子蛋大的寶石,大大小小的珍珠,一大塊玉石,都能打首飾。

哪個女子不喜歡漂亮衣裳首飾,說不喜歡的都是假話。

就是她也不方便帶,但能常常拿出來看。

顧筠把東西收好,等搬家了,這些都要帶走的,以後再有賞賜,還放一塊。

三月初三,陰雨綿綿,遠山如黛,煙霧繚繞,春雨如絲如霧,真就比油還貴。

雨下了一日,夜裡停了,還沒等太陽出來,莊戶的三家就戴上草帽,下地乾活了。

土是軟的,耕地,拉壟,澆水,點種,施肥,蓋土,踩壟,這麼一套工夫下來,地才算種好,就等種子破土而出。

莊子除了菜棚,還有五十多畝地,用了五日就種完了,比往年快了四天天。

有地少的緣故,也有用了器具的緣由。

其他莊子亦是如此。

百頃地,十多天,等三月十五之前,全給種完了。

什麼地,該種什麼,全是裴殊的意思,倒是毗鄰的莊子,全靠老牛拉壟,耕地,現在還沒種完。

裴家的地,按理是給朝廷種的,皇上不信裴殊不明白這個道理,他隻是沒料到,這麼快就種完了。

“裴殊有幾分本事,那兩個人他用著可還順手?”皇上問安定侯。

安定侯道:“世家子弟,總有點小毛病,不過還算聽話。”

皇上:“士農司人還是太少了,若有合適上進的,你多多留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