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25章 公元前5500年(2 / 2)

“但如果真的有幸,能擁有與巫師丹一樣的際遇,我想我絕對會拚儘全力。”

牧羊青年滿臉真誠地望著伊南,似乎伊南正是他心中最盼望出現的神祇,又似乎他正在盼望著伊南能給出一個答案。

誰知道伊南卻學著他剛才的模樣,將雙手枕在腦後,往身後的矮牆上一靠,沒再多說話,隻是仰頭望著星空,良久才歎了口氣說:“也許神更願意你們多為自己考慮一點。”

屬於少年丹的往事讓她憑空多存了些心事。

杜木茲沒說話,而是從懷裡取了一枚骨笛湊到嘴邊,然後高高低低地吹奏起來。吹的剛好就是伊南教給丹的那首曲子。

杜木茲吹奏的技巧要比丹好上太多了,骨笛的音色比起樹葉,也更加清澈響亮。但不知為何,伊南還是覺得聽出了當初丹吹奏時的感覺,似乎這枚骨笛,與當初那小小的一片樹葉相比,賦予的情感是一樣的。

她望著明淨的星空,猶豫了良久,才下了決心,開口問牧羊青年——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烏魯克?”

杜木茲口中的骨笛登時僵在那裡,曲聲戛然而止。隻不過混在嘈雜的人聲裡也無人留意。

伊南卻遲遲沒等來回應。

忽然身邊一陣衣袍窸窸窣窣,杜木茲竟然翻身而起,直接跑了,連個答複都沒給她。

伊南:……啥情況?

她可不知道,這個年輕的牧羊人,在聽到伊南的邀約之後,直接跑到了借來的羊圈裡,把他那些碩果僅存的羊,數了一遍又一遍,左數三十七隻,右數還是三十七隻,數了很多遍以後結果都一樣,年輕人才抬起頭,用力地吸一口氣:

他終於敢相信這些都是真的。

*

第二天,伊南正麵麵對報名參加她“烏魯克旅行團”的少男少女們。

當然那天那個雄壯威武的齙牙少年不在其中,其他人來自誰家幾乎一望而知:這個是哈姆提家的少爺,那個是阿克家的小哥……就算沒法兒一一認出,他們的亞麻袍子的肩頭,大多用染色的羊毛線繡了一個標記——有點兒像後世各家族的徽記。

伊南看了默然:這些還是記號,與文字無關。

她有點鬱悶:明明已經離文字那麼近了,怎麼好像就是還有一道坎兒邁不過去?

但這種事,她也沒辦法完全越俎代庖,隻能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妥善地啟發——否則,那已經漸漸“退化”為裝飾品的回旋鏢,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我今天主要是見一見大家,認識一下各位。畢竟還要在村子裡多留幾天才出發的。”伊南很客氣地介紹自己。

“這幾天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該做什麼準備。對此行有什麼問題的,可以來問我。”

“那感情好,”哈姆提家的胖小子心直口快地說,“既然我們也還有機會去烏魯克,而且是自己去,就讓我們借這幾天的工夫,再多練兩天背重物,走遠路吧!”

“頭一回去這麼遠的地方,我們可不能教烏魯克那裡的人瞧扁了。”阿克家的青年年紀較長,瘦瘦高高的,他看起來更加需要練習負重。

“背重物?”伊南覺得自己跟不上對方的腦回路,“背重物為什麼要練習?”

“我家老爸說的,背重物背多了,肩膀和背上磨出繭子,到時再磨就不疼了。我爸讓我給大家多背一點,畢竟我吃的也多……”胖胖的少年說來有些不好意思。

伊南則終於意識到了什麼:“你們是說,出門前往烏魯克,你們隨身帶的物品,全部要靠自己背?”

少男少女們相互看看,一起點頭,衝伊南大聲說:“那不然呢?”

連女孩子都這麼說,伊南對此確認無疑。但是她立即有了新的問題:“你們出門,難道沒有牲口駝行李,也沒有車嗎?”

“車?”年輕的人們相互看看,都表示從沒有聽到過這個名詞。

伊南伸手一拍頭:“誰能給我說說,你們究竟是怎麼出遠門的?”

誰知她問錯人了,這些年輕人還真就都沒出過遠門,從一個村子跑到另一個村子,已經算是長途旅行了。

伊南隻得由他們帶著,再去請教村裡年長的人,終於弄清了村裡人的交通方式——人的兩條腿牲畜的四條腿。

這些蘇美爾村莊裡飼養的牲口主要是產肉的山羊、產毛的綿羊,和一部分用於運輸和務農的黃牛。

黃牛十分寶貴,農忙時它們都是老把式們的親兒子,恨不得都捧著。隻有在農閒時有村民要出遠門,東西太多背不動,這才會借一頭牛,把貨物高高地堆在牛背上,然後小心翼翼地牽著牛前往彆處。

即便如此,每個出門的人,都需要背很沉重的行李,畢竟他們出門要帶很多東西:自己的口糧、取水的用具、燧石、衣物、用來與他人交換的貨品……

這也難怪沒吃過這種苦頭的年輕人們,信誓旦旦地要好好“鍛煉”一回,免得背不動行李出門丟人現眼。

至於伊南口中那種叫做“車”的東西,他們是真的沒聽過。

於是伊南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盤腿坐了下來,托著下巴,皺眉思考。

她覺得哪裡不對——

在抵達這座小村落之前,她下意識地覺得這個文明是已經發明了“車”的。

可是作為一個曆史學生,同時又執行這樣複雜的遠古觀察人物,伊南早先接受過專門培訓,力爭去除“先入為主”的觀念。

但她依舊認為蘇美爾人已經有了車子——這究竟是為什麼。

少男少女們見到伊南這樣,也都趕緊學著伊南的模樣坐下來,一起皺緊眉頭,托著下巴。

伊南若是有心能留意到他們,肯定會覺得既可愛又好笑。但是現在她顧不上這些,她滿腦子想的隻有一件事:

如果一個文明沒有發明車子,那麼最大的可能性是沒有發明車輪。

車輪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能發明車輪就意味著人類文明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有些文明在特定領域非常先進,比如墨西哥的瑪雅文明,曆法能一直算到數千年之後的2012年,但是他們在存續的千年之間,就是沒能發明車輪。

但是在蘇美爾人這裡,伊南此前是默認他們已經擁有車輪的——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她的誤解?

伊南冥思苦想——她對麵有樣學樣的年輕人們也一概皺緊眉頭。

“對了,陶輪!”

伊南突然想到了——她兩處村落都見過形態圓潤規整,一看就是用陶輪加工出來的陶器。

陶輪也是一種輪子,是製陶時的重要工具。它是一個水平的,可以沿輪軸旋轉的平台,讓陶輪轉動可以將上麵放置的陶胚製成規整的原形。

她曾經在巴德村子裡見到過製陶的窯爐和非常成熟的陶器,因此默認蘇美爾人已經在製陶時使用了陶輪——那麼相應的,車輪和陶輪完全是一樣的結構。蘇美爾人有陶輪,就也應該知道怎麼使用車輪才對啊!

可現在看來,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的。

陶輪使用的時候是水平的平台,而車輪是豎直使用的。兩種工具之間存在一層隔膜,還沒被人捅破。

伊南一拍腦袋,問眼前殷切望著她的年輕人:“你們誰家有陶輪,可以借來使用的?”

“我家有!我這就去拿!”

頓時好幾個年輕人都一口氣應下,撒腿跑去自家,一轉眼,都抱了拆下來的陶輪,跑來送給伊南。

這些陶輪,大多是從片下的一片圓形樹乾,中間挖了個孔,支上輪軸,然後撥動使其旋轉。

陶輪的形狀也大小不一,大多不是正圓型的。伊南左挑挑右選選,總算挑中了一枚近乎正圓,輪軸的位置也在圓心的。她想要再找一枚一樣大小的,竟然就找不到了。

少年和少女們都殷切地望著伊南,等待她給他們演示這種能夠幫助他們運輸、駝東西的“車子”。

伊南卻一時竟湊不出一對車輪來。

她想了想,突然笑了:隻有一枚輪子,也一樣是可以方便使用的車輪。

引入新事物的時候就是要趁熱打鐵、立竿見影,要讓眼前的年輕人們馬上看到效果。

一個輪子就挺好,還要啥兩輪車。

伊南馬上給這枚陶輪換了一枚更結實的木棍作為輪軸,然後一伸手:“誰來扶我一把?”

“好嘞!”杜木茲的聲音響起。

一枚堅實的臂膀馬上遞給了伊南。年輕的牧羊人看樣子一直都在附近,這時看她需要幫助,趕緊出現。

伊南扶著杜木茲的胳膊,輕盈一躍,躍上了直立起來的陶輪。她穩穩地踩著從□□兩側突出的輪軸,一手扶著杜木茲,另一隻手臂張開保持平衡。

杜木茲向前邁出一步,連帶著伊南腳下的陶輪也滾動著。伊南腳踏著這枚陶輪,隨著杜木茲的腳步緩緩向前。

所以,這是一枚獨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