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開了紛亂的想法,徐名遠拿起報紙翻動。
“不買彆亂翻。”
見看報紙的是個穿著校服的學生,小窗被拉開,裡麵的老板喊了一聲又快速關上了,繼續烤著小太陽。
徐名遠回過神,扔下兩塊錢,又拿了三份報紙走了。
雖然這年頭普通人的工資就一千左右,但哪個時代都不缺條件好的人。
天氣一冷,打車來九中上學的學生也有不少,想攔車不難。
等坐上車,徐名遠看著排了整個版麵的新聞:資不抵債?祥利藥業巨額虧空,難以償付原材料欠款,農戶受損誰來負責?
文章內容介紹了祥利藥業的大概信息,從八十年代末改製成私企的路程,到做哪種藥品盈利,產能如何,甚至是走的哪種銷售渠道的打通了醫院。
這些根本就不是徐名遠寫的,而且他壓根也不知道這些東西。
他攥寫的文件是用何種方法去收購祥利集團名下的企業,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徐名遠也沒有自大的認為他寫的這些東西讓人相信,而是想先把水攪渾,讓參與者們陷入猜疑鏈,爭取早日出手。
雖然猜到他們不會放過這難得的機會,但這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些,已經超出了徐名遠的預料。
徐名遠讓李雲峰快件郵寄,按現在的郵政速度,第一份快件被簽收最少也要兩天時間。
這還不到一周時間,就有人迫不及待想要下手了?
徐名遠仔細回憶了下和這些人吃飯聊天說的話,想起了一些並不在意的細節。
當初第一次拆分祥利集團時,最後是被地方上叫停了。
祥利集團旗下的正式員工有四五千人,外圍靠它吃飯的人更是不計其數,為了這些人的生計和穩定,拆分到一半就結束了。
為什麼這次會如此迅猛?
徐名遠思索著,視角逐漸清晰了。
因為段建和剛來南溪市任職不到一年。
這件事無論如何,在進行到一定程度時,一定會被地方上阻止。
這是記憶裡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徐名遠並沒有去考慮這一點。
他的打算是方案都給出去了,隻要祥利集團來不及應對,最後就不得不向眾人妥協,在一步步蠶食下,逐漸出售優質資產,最後徹底消失在南溪市。
而徐名遠考慮不到的事情,彆人一定會考慮周到。
對參與者而言,地方上行動的越遲鈍,他們吃的越飽,越無後顧之憂。
徐名遠又看了下報紙的左上角,報社是海州晚報。
不僅是海州晚報,江城日報也刊登了這則新聞,反倒是南溪市本地的報紙沒有刊登。
南溪本地報紙都是各單位訂的,也沒什麼人看,基本一半都是廣告。
放出來的意味簡單明了。
沒有一點點試探,出手便是殺招。
徐名遠倒也猜到了是誰。
盧宗興。
創維股份的老總。
在八十年代初就被釘上了投機倒把的帽子,後來改開了便沒有追究其責任,他也是靠著一手敢打敢乾的風格闖出了一片天。
雖然名聲不算顯赫,但他入股的公司有很多,涉及了酒店,醫藥,服裝等傳統行業,人脈頗廣。
徐名遠記得他在互聯網時代時,也想要進入媒體業,就是通過這家報社注冊的下屬單位,應該是早有關係。
但那時土豆,優酷等網站早就廝殺的眼紅了,他的眼光還停留在傳統媒體上,認為大眾依然會看新聞。
互聯網終究是年輕人的時代,可想而知,錢投出去連浪花都沒打出一點,就賠的底掉。
徐名遠不得不承認,能在八九十年代闖出來的企業家們,野路子是真的廣,而且更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