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她重生之後,到現在考入大學來看,K學組的組員身上,有很多這個時代才會賦予的重要元素。
一個是苦難,社會經濟發展的停滯和政治的動亂,給少年時期的生活帶來壓力。
二是責任感,因為承受著生活的壓力,迫使自己需要改變,承擔責任的意識就更加強烈。
三是感恩,正因為經曆了苦難,對生活和社會的變化感受就更加強一些,對時代能夠給自己帶來的發展總抱有一種感恩的情懷。
不止K學組的組員,包括傅黎本人,都因有了這份相同的經曆,對責任、理想、英雄、改革,才會有著更理性和清醒的認識。
可以這麼說,傅黎本身身上就凝聚著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對教育的改革充滿著責任心,這樣的她,才會在十一中創建了K學組,以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誓言,一點點帶出了自己的人脈。
她這麼努力,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那名,就是簡簡單單的想讓國家富國安強,為此
她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去實現這樣的野望,與此同時,顧惜朝也是這樣的人,傅黎和顧惜朝就仿佛躲在黑洞中互相舔舐安慰的野獸,有朝一日注定會伸出利爪,衝出黑暗,走向光明。
十年動亂結束後,高考製度的恢複和科學大會的召開,使成千上萬的知識分子和莘莘學子歡欣鼓舞。郭沫若的“科學的春天來到了”,給無數青年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在這個人人都奮發求學的年代,無數的英雄事跡激勵著學子們發憤讀書,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刻苦攻關。
還記得,那一年,還處於荒僻的學校和教室的牆上,被人到處貼著 “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為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這幾句話,它是葉劍英元帥的人生格言,代表著老一輩的殷切期望,也成為了年輕學子們奮發向上的動力。
傅黎看著周圍的依依不舍的組員們,如今的我們,隻是真誠的擁抱著理想和情懷,對自己的未來一無所知,這個時候怕是沒有人會相信,我們的國家會在未來的二十年裡,超英趕美而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即便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是殘缺的,或者說是天生不健全的。好在我們也是幸運的,當我們高中畢業時,遇上了能夠通過考試上大學,用自己的學習成績和辛勤努力取得上大學
的機會。
隨後,上大學基本不繳費,還有維持基本生存的生活補助。
當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工作也是國家統一計劃分配的,不用擔心沒有工作,隻是工作單位的區彆而已,調配到哪裡就做什麼工作,沒有什麼夢想而言。
當我們剛剛工作不能掙錢的時候,住房是單位分配的,隻不過空間狹小而已,但還有等的希望。
80年代,是一個幸運的時代!
當然,在大學畢業之後,注定會遇到尷尬,當我們工作之初,社會各行各業急需人才,本科畢業還能夠算是不錯的“人才”了。幾年之後,特彆是在高校,遇上強調高學曆,本科畢業明顯不夠了,又不得不能埋頭啃書、趕考掙學位。等拿下碩士學位的時候,才發現碩士已經過時了,回頭一看周邊全是年輕得有勁沒處使的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