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信上寫的是嶽淩前一次上書,沒寫完整的部分。
以販賣人口案為引,嶽淩詳細展開了滄州府貪汙成風,官商勾結,上下沆瀣一氣的事情。又對滄州城出現倭寇一事進行了預想,並提供了強軍的建議。????按照嶽淩書信中所言,讓滄州府混亂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知府樸正,通判吉慶,還有各方勢力作為推手,有意讓滄州混亂,好在其中取得利益。這背後有著強大的利益集團,甚至能販賣他的子民給倭寇。
在嶽淩查證了之後,倭寇竟還能不惜代價的來刺殺,就可見他們對嶽淩的忌憚程度。
或許,嶽淩發現的還隻是冰山一角,藏於海麵之下的,還不知有多肮臟齷齪。
隆祐帝攥著信紙的手,都不禁微微顫抖起來。
這養寇自重的事,首先就不是一般人家能做得起來的。而且販賣人口,這得沿途眾多州府都得行方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檢查貨物,才有可能辦到。
從漕運到地方州縣,很可能正如嶽淩所說的已經沆瀣一氣了,才能鬨出這驚天醜聞來。
隆祐帝緊閉了雙眼,沙包大的拳頭垂在桌案上,青筋爆現。
“改,必須得改,不改,這群蟲蠹要挖根了!”
隆祐帝捱下一口惡氣,吩咐道:“將戴總管留下的人手,全都派到江南去,全力搜查江南上下的貪官汙吏。朕要尋個由頭,好好清算一番!”
夏守忠顫抖著身子,忙應下,“奴婢遵旨。”
嶽淩書信的結尾,便是建議隆祐帝不要忽視海軍的重要性。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是徹底剿滅倭寇的前提,也是開啟遠洋貿易的保證。
隆祐帝頷首歎道:“嶽淩說的不錯,寇可往吾亦可往!便是藏身於茫茫大海之中,朕揚帆追趕,也能將其剿殺!”
……
皇城外,宣武門下,
此時告示牌前的空地上,聚集滿了憂心忡忡的百姓,都隻是想早些知道戰報是怎麼回事。
是大同北蠻又興精兵,南下劫掠,還是建州女真一統女真各部,對遼東再次虎視眈眈。
不管怎麼說,但凡是有戰事,對百姓都不算好事,所以每個人臉上都極為凝重,人群中都少有人閒談。
直到有羽林軍士兵從宮門中走出,百姓們自覺讓出一條路來。
士兵氣度威嚴的將告示張貼在榜,隨後便從人群中退了回去。
眾人擠著向前,便有人大聲呼喝道:“我們這些粗人不識字,來個小兄弟讀一讀到底怎麼回事,是不是要打仗了?”
適時,便有個儒袍的書生被推到了隊伍前列,自然而然的擔當起宣讀告示的角色來。
“滄州捷報,告京畿百姓……”
“此乃捷報,諸位不必再憂慮了。”
眾人皆是鬆了口氣,便更提起了幾分興致,來聽聽到底是什麼捷報。
“滄州近遭災厄,朕痛心疾首,速遣能臣安京侯前往賑濟。然禍不單行,倭寇賊子竟於暗處謀劃陰謀,欲借災亂之機,滋擾我朝沿海之土,殘害滄州百姓。彼等如豺狼般窺視,其心可誅。”
“然有安京侯嶽淩心懷大義,智勇雙全,洞悉倭寇陰謀,臨危不懼、果敢堅毅,率麾下將士,大破倭寇,斬首四百之眾,解滄州之危,救百姓於水火,沿海之地亦可憑此得數載安寧。”
“安京侯嶽淩,璀璨如星……”
榜上誇讚著嶽淩的功績,百姓們也儘皆聽得喜笑顏開。
原來根本不是他們擔憂的事,而是安京侯嶽淩又大顯神威,在當地打了勝仗,如今軍情以解,朝中也會再興起戰事。
頃刻間,人群中爆發起山呼海嘯的喝彩聲。
安京侯嶽淩,在京城才稍有沉寂的名字,這遭更是熱度難褪,他的事跡又要增添一筆,在京中百姓之中,口口流傳,更是茶餘飯後的談資。
“還以為是什麼壞事,原來是安京侯在滄州殺了倭寇,這群倭寇還真是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他自來投啊,竟敢設計害侯爺,也不看看侯爺是什麼人物!”
“就是就是,真是不知死活。待有朝一日,侯爺率兵平定四海,將倭國也一並鏟除了,他們才知道厲害!”
“原來安京侯如今是在滄州賑災,難怪京城裡沒了消息。倒是羨慕滄州百姓了,也不知滄州在侯爺治下會變成什麼模樣。”
“是呢,安京侯不安京,怎麼出去安彆人了,這讓我們怎麼想嘛。”
人群中又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方才讀榜的書生道:“侯爺威震寰宇,你們若真心有所向,不如就去滄州看看,反正滄州也不算遠。”
平頭百姓自是無法得閒,但是遊學的文人墨客,南北往來的商賈,以及眾多往京城闖蕩,卻沒尋到好機會的人,此刻好似都有了新的目的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