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鹽業發展的如火如荼,而在滄州更可謂一日一個變化。
豐字號的興盛,帶動了從滄州到京城,漕運和海運兩條線路,又讓大批的滄州百姓,找到了營生的活計。
在城外的房舍竣工之後,也遍地是機會。
十月十一,滄州城初步清點回籠的各項資金,包括銷往遼東的棉,菜,以及鹽業收入,足足有三萬兩,其中鹽業占大半數,需充入國庫。
隻是隆祐帝知道嶽淩要推行新法,並沒要他定期上繳,而且也未設專人來統籌,繼續全權交由嶽淩處理,這是君臣相合的默契。
十月十五,滄州城完成魚鱗冊重繪,滄州包括周遭八縣目前耕地共計七百餘萬畝,如今尚有耕種,未曾荒廢的隻占十之二三。
但由於官紳一體納糧的推行,今年稅收依舊有近五萬石的糧食,折合白銀近一萬兩。
十月二十,因府衙府庫充盈,大批糧食從外地采購歸來,源源不斷的運入城中,運糧糧車出入城池,並行四列一時竟堵塞了往來交通,成為滄州城一時奇景,引得沿路百姓駐足觀看。
直至今日滄州城百姓才知道為何安京侯要將路修的這麼寬,或許往後真有滄州繁華的盛景。
十月廿七,滄州府衙收入已經翻倍,漕運免稅,更促進了滄州本地的貿易往來。安京侯下令,翻新漕運碼頭,沿滄州沿岸各縣各鄉,修建專供漕運水手,纖夫的休息場所,安京侯提名“漕運會館”。
漕運會館供給南北往來窮苦百姓入住或庇佑無家可歸的難民,吃喝一夜隻需兩文,府衙少量撥款加大量自發捐款的運行模式,是對越來越多靠運河吃飯的民工特殊關照。
舊時,南北往來民工都是跟船到哪裡,活就做到哪裡,根本沒有家的概念。若是生計不好,或者活做完了,便就要原地解散,各奔東西。對於這夥人來講,吃一口熱乎的都不容易,更遑論有個住處。
當人遇落魄之時,有會館庇佑,其中感恩之心,不必言明。捐款者不計其數,甚至一度導致,一地的會館還未建成,就無須府衙撥款了。
會館成立之後,廣受好評,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往北貿易,大大促進了南北商貨的流通。
滄州本地的商鋪裡,物品種類過於齊全,時人稱之為“小京都坊市”。
運河沿岸諸州,紛紛效仿。
十一月上旬,滄州城廣設善堂,救濟堂,藥堂,救濟孤寡老人及婦孺、病人以備過冬。滄州城中,一時罕見無家可歸者。若是有手有腳,藥堂診治無病者還沿街乞討,當為百姓眼中的笑話,自發驅逐出城。
十一月中旬,安京侯兌現承諾,在滄州城及周邊修建義學族學蒙授課業,開鹽業學堂準許窮苦人家孩子入讀,不收束脩。重設州學,安京侯提名“清風書院”,親手書下祝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並寄言有朝一日在京畿之地與國子監並稱兩大府學。
清風書院,教授文,理,武三科,除去傳統科舉所考四書五經,更溯本追源,尋求君子六藝,借滄州之武風,同修文武。理,為安京侯新設學科,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策論為輔,設身處地解決問題,非浮於文章表麵。其中包涵算術,建築,地理,工藝,農學,醫學等。若謀求完學,需修其中兩門。
一時之間,鬱鬱不得誌的讀書人聞聲而動,前往滄州尋求職位。
……
滄州城內宅,
無論外麵怎麼變,內宅裡,依舊是一片歲月靜好。
冬季來了,房裡也翻起了地龍,熱浪滾滾。
隻是當麵兩個小姑娘完全不同的裝束,實在讓嶽淩看得生笑。
林黛玉著了一身三色的對襟褙子,月白底子櫻花紋寶藍色鑲邊,內裡是淡黃色竹葉交領襖子,下身則是一條湖藍色的長裙,一身穿搭似是在秋天,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薛寶釵卻著了一身淺紫色菊花刺繡鑲邊粉色的輕紗外衣,內裡隻是淡黃色抹胸,下身是一條粉色長裙,比起林黛玉她是穿得清涼多了,似是在夏天。
一個怕冷,一個怕熱,這房裡的溫度還真有些不好掌控。
“嶽大哥,你笑什麼呢?”
林黛玉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衣裝,再看了看身旁用團扇扇風的薛寶釵,沒覺得哪裡有問題,都是平常的穿著。
嶽淩搖頭笑笑,“沒事沒事。”
三人圍坐在一處圓桌上,林黛玉則是坐在了兩人的中間。
“薛姑娘,如今京城裡的生意如何了?”
薛寶釵應道:“肯定不如剛開業時的火熱,不過晉商已經潰退了,直接退出了京畿之地,鹽業上當不成問題,往後每個月都會有穩定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