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你咋知道是狐狸的?”
我忍不住朝白薇發問,就聽白薇回答道:“早在你靈兵術用不出來時,我就有了這一層懷疑。當時看那孩子逃跑時的舉動,形如山林野物,因此可以鎖定在山中野仙之列,而你身上的靈兵是狐祖蠪侄和青眼狐家的子孫,平時猖狂得很,為什麼這次會突然失效祭不出來?如果不是因為孩子身上那妖物的緣故,那必定是你的狐祖靈兵身上另有隱情,所以我就第一時間有了糾纏孩子之物是狐的猜想。更何況,你彆忘了之前咱剛涉入這件事時聽到的傳聞,孩子奶奶頭七夜回魂,孩子竟見到奶奶背後拖著條大狐狸尾巴,這一切都如此吻合的應上了……”
話說到這兒,白薇抬眼一掃王老爺子,又接著說:“除此之外,再加上王家老太太被嚇死前所見的山中怪光,那怪像隻有一種解釋,道家稱之為采練光華,薩滿稱之為仙家采氣,民間俗稱——狐狸煉丹……”
“你這麼一說,難不成眼下磨難孩子的這隻妖不單是狐,甚至很有可能和我們青眼狐家有什麼淵源?”
“這不是沒可能,不過也不能這麼早就下定論……”白薇說完又望向王老爺子,說:“老人家,您接著說,您爺爺那一代到底和狐狸結了什麼仇?這事兒我們得先弄明白才行。”
王老爺子聽完抿了口茶,耐著性子給我們講了起來——
清朝時,各種皮具不管是在宮中還是在民間,都非常受人們的喜愛,這主要與大清朝‘馬上定江山’的文化有關,因此入關建國後皇族仍保留下了擅騎擅獵的傳統,獵來的獵物常剝皮製成皮具擺在家中,後來民間爭相效仿,皮匠的生意也就越來越紅火了起來,各路達官貴人在家中拜訪皮具、寢皮穿皮,成了一種時尚和身份的象征。
後來到了清末時候,民間出了個有名的皮匠名叫王鶴,這個人就是後來王老爺子的爺爺,也就是王家祖上出的第一代皮匠。
王鶴七歲時起,開始跟鄉裡一個姓鄭的皮匠學手藝,十六歲出師後,因手藝精湛備受追捧,一時間聞名鄉裡,引來不少達官貴人慕名來訪,出高價請王鶴為他們縫製皮具,並給王鶴起了個綽號,將王皮匠三個字掉了個個兒,喚成了——皮匠王。
後來王鶴這‘皮匠王’的名聲越來越大,終於驚動了宮裡,於是被後宮總管招攬進了宮裡,從此成為了清宮中的禦用皮匠,專門負責伺候宮裡的三宮六院以及京中的皇親國戚們。
前邊交代了,清人擅獵,而當時在京中有一位慕親王,更是打獵的一把好手,雖然在軍政方麵沒有任何的建樹,但談起打獵的功夫來,在當時算得上是一等一的高手。為了打獵,這位慕親王甚至效仿食客三千的孟嘗君,在王府中養了上百名當時的好獵手,這些人每天除了吃喝玩樂之外隻做一件事,就是陪著這位慕親王到處去打獵遊玩。
有這麼一天,又出去打獵的慕親王率隊來到了京西北一個叫秀月山的地方,選了一塊野獸出沒頻繁的林地圍成了獵場開始打獵,起初時候還一切正常,慕親王帶著百名獵手獵得不亦樂乎,可獵著獵著,山林裡就出了異樣,先是一陣呼嘯的狂風圍著獵場開始打轉,隨後一道紅光自前方山林之內衝天而起。
正所謂天生異象必有異寶,慕親王見狀大喜,於是率領著隊伍循著紅光追進深林之中,就見紅光是從前方峭壁下一處山洞中發出。
慕親王帶人要進洞尋寶,沒等進去,突然間卻從洞裡竄出來一隻火紅色的大紅狐狸,一衝出洞逢人便咬,一時間衝得隊伍中人仰馬翻,好幾名獵手沒等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呢,就被那大紅狐狸咬斷了喉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