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認識這個組合?”勞森夫人看了看大熒幕,她原本還以為這也是她不認識的迪士尼少女歌手。
“不認識。”艾瑪撇撇嘴。
“噓——繼續看吧,這是一首好歌,”勞森夫人教育著女兒和她的朋友,“我是怎麼教你的?在電影院和音樂廳裡講話都是不禮貌的。”
艾瑪和瑞切爾乖乖點了點頭。
孩子們總是這麼讓人難以理解,粉起一個人來,就非Ta不可,什麼都不認了。勞森夫人認為,這三個女孩兒顯然都比女主角漢娜要更漂亮一些。
但她也不得不承認,漢娜·蒙塔納卻更適合她女兒這個年紀的孩子。在沒戴上那頂變成明星的金發前,麥莉更樸實可愛接地氣。
而這三個暖場的少女,卻看起來有點兒太成熟了、太精致了,像少女電影裡的拉拉隊長這種經常性的反麵角色。
小孩子們有時候更需要麥莉這樣醜小鴨其實是白天鵝的勵誌故事,不需要麵對著漂亮偶像,來每日懊惱自己的身材和臉蛋兒不夠完美。
不過,勞森夫人也承認,大熒幕上的這三個女孩兒相當養眼,聲音也非常好聽,尤其是那個最後頂高音的美國女孩兒。
如果她們真的組一個組合,出一張水平和這首歌相當的專輯,她想她一定會買的。
“Yeah~It\'s party in the USA~”伴著熱鬨的音樂,電影裡的鏡頭卻並沒有一直固定在場內的演唱會上。時不時地,鏡頭會切到後台,讓觀眾看到女主角麥莉·斯圖爾特為了趕上自己的演唱會和好友一起搶了一輛後台巡邏車,卻不太會開,所以橫衝直撞、笑料百出。
電影前幾分鐘的鏡頭就這樣,在舞台上三個膚色各異的女孩兒的勁歌熱舞,和後台的搞笑橋段之間切換,就像動作片開場必有打鬥一樣,一部音樂喜劇電影的氣質就這樣在開場瞬間馬上確立,觀眾的吸引力和情緒也馬上被推到了高位。
和場內的其他觀眾一樣,艾瑪、瑞切爾也笑得直不起腰來,麥莉為了及時趕到自己的演唱會簡直太拚了!
等麥莉終於和爸爸碰頭,火急火燎地衝進化妝室,便馬上開始了電視劇粉絲們非常熟悉和非常喜歡的“變身”橋段——普通的中學女生麥莉·斯圖爾特馬上要在戴上假發之後變成當紅偶像歌手“漢娜·蒙塔納”了!
塗睫毛膏、擦唇彩、戴假發、選擇和試穿舞台服裝——這些都是女孩兒愛看的“變美”過程。尤其是麥莉打開化妝箱,一排排口紅展示出來的鏡頭,讓艾瑪眼睛都直了。
(“我將來一定要買一個同樣的化妝箱!”)
作為背景音樂的暖場歌曲此時聽上去更時尚了一些。而麥莉全副舞台裝扮、“變身”成功、成為“漢娜·蒙塔納”的鏡頭,正好是聲音最嘹亮優美的那個棕發女孩兒唱到“The DJ pys my song and I feel alright(DJ正在播放我的主打歌,我感覺超棒)”時。
連漢娜死忠粉的艾瑪都不得不承認,這首歌其實真的很好聽。
“這是不是一個電影裡才有的組合?電視劇裡我記得沒有哎。”艾瑪趁媽媽不注意,趴在瑞切爾耳邊說。
瑞切爾已經跟著小聲哼唱It\'s party in the usa這一句了。
“之前我也沒聽過……\她回答艾瑪,“我隻在新聞裡讀到過泰勒·斯威夫特有客串。”
當電視劇的小粉絲們還在思考和討論這個組合究竟有沒有在劇裡出現過的時候,大人們、或者帶著妹妹來的哥哥姐姐們,已經悄悄打開手機,或者在回家後打開電腦,在iTunes上搜索“Wondernd”的組合名字,以及“Party in the USA”的歌曲。
一個周末短短兩天後,隨著漢娜·蒙塔納票房高歌猛進的新聞,iTunes上,party in the usa赫然衝進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