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產業聯盟(2 / 2)

而從企業經營者的思維來考慮,最關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旦加入了這次的產業聯盟,就意味著天然地成為了國內電池行業的第一陣營。至少三年內,聯盟外再沒有任何企業,包括現在市場領先的日韓電池企業,有能力對這種領先地位形成衝擊,除非他們能夠發明出比這種新型電池更先進的產品。而在他們的眼裡,這種可能性近乎沒有。在座的所有企業都在第一時間弄到了新型電池的樣品,可是研發團隊至今沒有任何進展。

在不長的討論之後,在座的企業代表都表達了要參與的傾向。不過雖然每家企業的領隊都是有一定決策權的高管,但是公司重大決策都要通過董事會流程,在企業的強烈要求下,這邊的會議暫停了半天,以供他們召開緊急董事會。

不出意料,第二天,在場的六家鋰電池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加入產業聯盟。接下來的時間,各家企業將精力投射到,如何用更小的代價拿到加入的門票:有希望付出更少比例的股權、有希望用現金代替部分股權的,還有每家都想拿到3%最優惠這一檔的銷售分成……

這些唇槍舌劍的工作,陳文浩不願意直接上陣,交給了下屬。實際上,在心裡,陳文浩對於這點收入的差彆並不怎麼在意,他要是隻想賺錢,有什麼能比做壟斷生意更賺錢的?

現在他將技術授權出去,隻算現金價值和目前銷售額的話,兩年的時間,他大概能從這六家企業身上收到30億左右。當然,隨著新型電池普及之後,這些公司的股票升值和銷售額增長都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比起他的其他生意,真不算什麼大錢。比如說自拍無人機,一周賣出225萬台,銷售額超過200億元。

由著他們鬨騰了幾天,不知道是陳文浩的態度起了作用,還是擔心夜長夢多,在爭取到了一些優惠後,這幾家企業都選擇了進入正式簽約的步驟。說到底,能爭取多少優惠,還是和企業的規模和實力關聯,都是同行,誰不知道誰,在實力最強的比亞迪確定好分檔之後,其他的企業以此為參照,也就沒了太大爭議。

幾天後,一則來自新華社的通稿出現在數家中央級媒體的出版物上,《國內七家企業組建新型電池產業聯盟》的標題,不到三百字的內容,對普通讀者來說完全是用來填充版麵空白的替代品,可在眾多數碼電子企業以及對電池有需求的企業眼中,卻簡直是頭條中的頭條。許多有需求的企業老總,將這篇短短的報道翻來覆去讀上好幾遍,直到將這七家企業的名字都能背得出來,然後就是招呼人手,親自帶隊去其中看好的企業那走一趟。

這篇報道發出來,除了無限未來公司早已對外明確表示,自家電池產品僅供內部使用以外,收到的谘詢少一些以外,其他六家企業的門檻都快被客戶踏破了。不同於無限未來公司的突然冒起,沒有多少老交情老客戶,其他企業都是經營多年,熟絡的客戶成群,許多老客戶衝上門來就要訂購新型電池,更有豪爽的先把訂金打過來,然後再來訂貨。

這六家企業從高管到市場部員工,最近一段時間就是整天和客戶解釋,新型電池技術雖然拿到了,但是至少要有二三個月的吸收和試製才能正式銷售。另外,銷售對象還要經過產業聯盟審核,不過國內企業通過審核一般沒有問題。然後送走將信將疑的客戶,又要轉身應對新一波的客戶。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幸福的痛苦。

另一頭,原本占據市場優勢的日韓電池企業就是哀鴻遍野,尤其是韓國的電池企業更是已經急得上火。

此前,中國的鋰電池市場,幾乎被韓國的三星和lg兩家公司所壟斷,三星與lg常年不惜虧本在中國市場銷售鋰電池,搶占市場份額。最近一年,因為sd等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兩家公司的動力鋰電池產品,遲遲無法進入到官方頒布的動力鋰電池目錄,失去了眾多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訂單。這次,新型電池授權和產業聯盟的成立,更是在他們的困境上雪上加霜。

三星和lg的高管在中韓兩國頻繁往返,到處公關,甚至不惜遊說韓國官方部門向中方施加壓力,卻絕望地發現處處碰壁。

三個月後,六家企業陸續開始向市場供應新型電池,由於產能還未完全釋放,加上價格要高出一截,舊有的鋰電池還能在低價區域保持一定的市場。但是明眼人都能預測,隨著產能的提升,電池行業必然將迎來重新洗牌,無法生產新型電池的電池企業,要麼轉型,要麼被收購。

而對於陳文浩來說,在電池這塊的工作算是基本完成了。市場上開始出現以新型電池為賣點的各類電子產品,尤其是對電池新增價格不敏感的中高端手機,無一例外都選用了新型電池,手機黨們可以揮手告彆每日一充的生活了。接下來還會更多、更普及。已經有業內專家預測,或許就在三年之內,在全世界範圍,電池兩個字都會和中國企業畫上等號。從這一點上來說,科技改變世界的進度條已經向前走了一小段。

------------

ps:最近家事不寧,而且還在惡化,情緒和時間都不應景。所以,首先不賣慘,其次更新可能會受影響,我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