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 / 2)

不過熟悉老劉宣傳風格的資深記者關注點有所不同,類似於建設覆蓋國內外物流網絡的計劃,他並不是第一次說,有相似言論的企業家也不止他一個。沒有真正投入之前,不好說全是噱頭,但也彆太過當真。

但是,這些記者敏銳地發現了,老劉第一次提出在“現有人力的基礎上”,這就很有點意思了。堅持自建物流網絡,快遞員直接由母公司聘用等措施是京東保持物流優勢的選擇,但維持一支數萬人的基層工作人員隊伍開銷甚大,對繼續擴張業務的影響也很大。

因此,此前京東在搞智能化倉庫,老劉也在多個場合宣傳過發展無人機的計劃,但是從來沒像這次這樣,敢明確地說,要在人力不變的基礎上搞業務大拓展。

當然,也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了沒人信!有記者暗測測地這樣想著。再聯想到這次飛船的成功試飛,還有老劉大手筆豪擲三百億的舉動,事情的焦點又回到貨運飛船這個新奇玩意上了。

看來,老劉對飛船非常看好,才敢如此下重注,今天的試飛成功是否也意味著飛船的適航證就快到手可以投入商用了。還有更關心的就是,飛船的售價、產能、續航成本又是多少?一大堆的疑問,讓在場記者無比期待自由提問時間的到來。

終於,在全場的怨念與期待中,主持人宣布“自由提問時間到”,嗚啦啦如林般的手臂舉起。主持人明顯楞了一下,開始點選提問者。

老劉很快無奈地發現,除了最先被選中的兩名記者因為是公關好的關係,還中規中矩地向他提問些細節,接下來基本就沒他什麼事情了,再被點中的人都是衝著陳文浩去的。

陳文浩好笑地看著這些,他還真沒打算玩什麼喧賓奪主,要不是老劉盛情邀請,他也不會出現,不過既然這樣現成的機會,提前宣傳下也不錯。

在記者們的連番提問,陳文浩有問必答,一連串關於飛船的描述讓記者們眼睛越來越亮:

飛船的運行成本主要是充電費用和定期的電池芯更換費用,飛行半徑內,每噸貨物每公裡運費隻有傳統航空貨運的40%—50%,甚至要低於同樣距離的公路運輸價格。

至於飛船的售價,陳文浩沒有說得太明確,隻表示單價在1億元人民幣以內。但對記者來說,這個價格即使取最高值一億來算,折算成美元還不到1500萬,比起國際市場上同等運能的貨運飛船,五千萬美元打底,動輒上億美元的價格,實在是親民得一塌糊塗。

國內快遞企業這幾年最喜歡買些二手飛機,改造後再做貨運機使用,那種開了十多年的飛機往往也能賣出一兩千萬美元的價格。一旦這種貨運飛船正式推向市場,那些二手貨隻能高台跳水了。

陳文浩覺得,如果說出真實成本,隻怕也沒人敢信。經過勘察器重新優化的無人生產流水線,可以24小時高效率無差錯運行;所用的技術來自外星文明,節省了研發費用;用量最大的鈦合金金屬板和高性能電池組,得益於前期的布局,可以從自家的配套工廠得到供貨……

真要隻算材料和組裝成本,這樣一艘載重量在25噸左右的飛船,成本大概也就一千萬元朝上點,嗯,還是人民幣哦。

當然,公開售價不是這樣算的,生意也不是這樣做的。對老馬和老劉那邊大致透露過材料成本在三千多萬元的樣子,售價肯定得平攤開發費和設備損耗費,和老劉初步談定不包含附加設備的飛船基礎價是6500萬,作為他在項目初期就看好此項目,並敢於投注的回報,但隻限前十艘。

對外報價會定在8500萬元左右,也是基礎價,如果要安裝機械搬運手臂、全船冷藏係統等附加功能,則另外計費。

公司內部甚至建議對外報價可以調整為兩個億,對標貨運飛機的價格,依然很有競爭力,絕對不缺市場,不過被陳文浩否了。盈利當然需要,但沒必要片麵追求盈利。相比建立一個科技帝國的目標,在目前階段更快地推廣產品提升影響力,要比追逐儘可能多的利潤更重要些。

畢竟在奇遇得到外星文明的幫助後,他的初心還是希望在改變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命運之後,還能親手推動這個世界向著好的方向前進。

由於是遠程連線,陳文浩思緒發散的一些遲疑,在現場看來反倒像是網絡延遲。今天的收獲也讓他們心滿意足,負責科技it條線的在意的是這個開掛的新型飛行器,是否可以轉化為個人使用的交通工具,跑經濟條線的則為注定將被重新洗牌的運輸行業提前默哀。

不管如何,在他們看來,唯一能暫緩陳文浩再次改變世界的,隻有適航證何時頒發和產能多少了。

一位記者甚至已經在腦海中醞釀好了報道的開頭,“就在今天,我聽到了曆史的齒輪加速轉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