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組團來訪(1 / 2)

接起電話,戴軍鵬的話很簡潔:“我們晚上到!”停了幾秒,提醒道,“彆擔心,是好消息。記得準備好介紹材料,全麵點。”

結束了通話,陳文浩招呼還在一邊等待的方、羅兩人,“倒是比預想的速度來得快。小方這邊馬上準備下接待工作,晚上會有一批客人來。我們的太空旅遊能不能搞起來,說不定就著落在這批客人身上了。”

“還有,羅總,虛擬投影產品倒是沒那麼敏感。不用急著和外麵企業談,可以先透露給你,成本絕對比想象中低得多。相關資料稍後我讓人給你送去,你先組織人做好市場方案,還有售前培訓。”

陳文浩站了起來,拍了拍手說道,“本來想著就要過年了,大家忙了一年,放完假再來折騰。既然大家積極性那麼高,那就再辛苦下。”

……

……

入夜,園區後山的飛機跑道區卻是燈火全亮,一架軍用運輸機在塔台人員的指引下,穩穩地降落在跑道上,一段不長的滑行後停在了指定區域,掀背式的後艙門很快打開。

塔台技術人員還是前些時間軍方支援過來的,算是借用,來這邊後的這些天可憋悶壞了。太閒!

堪比最高等級機場的跑道區,可是根本就沒啥飛機起降。每天起降的都是做測試的飛船,問題是飛船都是垂直起降,又不需要跑道滑行。就這麼幾艘做試飛的飛船,飛行範圍也相對固定,調度指揮的需求很少。這讓一向忙碌的塔台技術軍人很不習慣。最後,公司乾脆選了一批人跟著他們學習,就當是培養後備技術人才了。

陳文浩帶著一隊人馬提前等在跑道區,見運輸機停穩,兩輛電動巴士立刻迎了上去。陳文浩跳下大巴,快步上前,正好趕上牛院士從機艙裡出來,“老師,您怎麼也來了?”

“你們做出的這個電推係統,效率出人意料地高啊,我過來看看。”牛院士雖然已經年過七旬,精神還不錯,說話爽朗得很,擺擺手製止了陳文浩的攙扶。

自從陳文浩拜了牛院士的師,兩人一直通過網絡聯係溝通,他如果去京城也常上門看望。牛院士會定期給他推薦圖書,布置作業,陳文浩則將黑科技轉化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找能可以公開的向其請教。牛院士專攻電磁學,而且在機械學科方麵也有很深的造詣,給了陳文浩這邊不少啟發。當然,陳文浩被外星科技拓展過的大腦,也展現出了驚人的理解和學習能力,讓牛老師時常歎息,他一開始沒走科研道路是暴殄天物。

這些都是題外話了。畢竟,陳文浩的科研能力在外界看來已經是個謎。說回正題,陳文浩雖然被外星人工智能灌輸了不少黑科技,但要轉化成人類能夠真正掌握的科技,中間也有不少工作。除非直接用外星科考船上的設備生產,否則本地化,嗯,或者叫本球化都必須要跨過這個階段。所以集團一直在招攬各路科研精英,主要就是做這些轉換的工作。這種時候有位資深院士能不時給予指導,集團相關研發組的進度明顯加速不少。

“關鍵還是在於核心材料的區彆,電池部分是集團能生產的最高標準,導電和蓄電部分的材料工藝也比較複雜,成品率一直提不上去。”陳文浩和牛老師聊了幾句,又和吳部長、便宜小舅子等幾個熟人打了圈招呼。至於肖特派員這樣的撲克臉他就敬而遠之了。

僅僅現場簡單介紹,就能發現來得部門真不少,不過大多都是軍方的:裝備發展部自然不用多說,空軍和海軍都有高層代表。軍情和安全部門的人也不缺,再加上好幾名研究所的專家,人數眼瞅著都要突破三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