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老朱都皺起了眉頭,認真思考李祺這番話語。
田地兼並,這是亡國之道啊!
“其他暫且不談,我之所以提出海禁這個問題,並不是說非要朝廷就這樣開海解禁。”
“大明水師的戰鬥力擺在那裡,堪稱打遍海域無敵手,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大明水師負責出海貿易呢?皇帝陛下將航海貿易牢牢掌控在手中,利用賺回來的錢打造鐵軍承擔軍費富國強兵,難道這不香嗎?”
“就任由江南士紳和張方餘孽勾結在一起,任由他們侵吞這筆暴利買賣?嘖嘖,那你們還真是足夠大方的!”
這下子,彆說劉伯溫和李善長了,就連老朱陛下也是羞得滿臉漲紅。
李祺口中航海貿易這筆驚天利潤,他先前壓根就不知道,或者說老朱陛下畢竟出身貧寒,眼光淺見識短,還是小農思想主導他治國,對於海洋這種未知又充滿危險的東西,他是壓根就不敢接觸,寧願關起門來做自已的大明皇帝。
不隻是他一個人,整個大明上下,可能都找不出一個具備海洋戰略眼光的人來。
基於華夏曆代王朝的地緣政治思想,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都秉持著那“中土居中、瀛海四環”的觀念。
而且這種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甚至不止是大明,曆朝曆代的華夏子民,一直受傳統地理觀“中土居中,瀛海四環”的影響,以致於他們本能地認為中土大地就是世界的中心。
中國帝王確立的是“中式宗主觀”,也就是說儒家搞出來的那一套“天人感應”、“君權神授”,更是成了這種觀念的思想輿論依據!
帝王,即天子,作為天的兒子,受命於天!
除了領有中土直接統治外,天下的其它地方也全歸天子統馭和教化,是為天下共主。
那都是老天爺的兒子了,老天爺還能把好地方給其他人嗎?
自然不會,所以中土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就是老天爺給天子的膏腴之地,除了中土之外的那些地方,全都是蠻荒之地、貧瘠之地、化外之地!
加之儒家“尊王攘夷”、“懷柔遠人”、“尚德抑武”這些思想言論的洗禮之下,導致華夏曆代帝王那都是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
“不治夷狄”是他們的傳統觀念,“統而不治”、“撫而不治”是他們的常用手段!
說得直白點,我實力比你強,但我不會暴力強權欺負侵略你,而是要用仁德感化你,讓你主動認我做老大,讓你沐浴在我的教化之下對我稱臣納貢!
守著中土這自家三畝地,曆代帝王就高興得合不攏腿了,哪裡還有心思東征西討。
然而這種思想造成的最嚴重後果,就是華夏子民一直缺乏海權觀念,缺乏對海洋戰略價值的重視,是典型的大陸性地緣政治觀。
原本中國並不是缺乏航海傳統的國家,至遲在春秋時代就有了海上運輸和海軍,可惜因為這種中土宗主國觀念的影響,再加上儒家搞出的那一係列思想言論,直接就粉碎了海權思想誕生的可能!
一直到了永樂年間,三寶太監鄭和,是第一個具備對海洋的戰略眼光之人,鄭和帶著一批同樣擁有海上探險精神的同袍戰友,先後七下西洋,他們曾深入前人從未涉足的海域,他們實際上是進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第一批航海家,他們是那個時代的海洋先驅者!
可惜,鄭和現在都還沒被閹割送入宮裡。
“父皇啊,這可是一座取之不儘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哦,真不要嗎?!”
老朱陛下:“ヾ(??▽?)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