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和大明的關係,那一直都是杠杠的好。
尤其是現如今的琉球中山國,那更是大明王朝一手扶持起來的海外藩屬國。
這洪武年間,由於老朱陛下招撫日本的計劃受挫,才轉而招撫琉球。
畢竟琉球距離倭國很近,所以老朱陛下就將琉球作為倭國的替代品,以淡化倭國的不臣,而且還可以扶植琉球為海外屏藩,以防備大明立國之初需要麵臨的海外威脅。
曆史上老朱陛下對日政策就是鉗形戰術,以朝鮮和琉球為左右兩鉗,鉗製倭國對中國大陸的襲擾掠奪。
所以在洪武五年,太祖朱元璋遣使招撫琉球,琉球中山王也很自覺,對自已定位很明確,立刻派遣了王弟泰期入明稱臣,明朝對中山王進行了冊封,正式確立了中琉間的宗藩關係,此後中琉關係不曾斷絕,直到光緒五年琉球滅國,一直朝貢不絕,堅持沿用大明年號,學習一應大明製度!
說得直白一點,琉球中山國就是大明王朝在海外的一個忠實小弟,從來都沒有過二心的那種,還時不時地申請入明朝貢,大家一起做做貿易互通有無。
馮勝看著這些熱情似火的琉球人,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他們真這麼歡迎我們嗎?”
鄧愈也插了嘴,“其實在我大明之前,隻有隋朝和元朝與琉球進行了直接交往,但琉球都拒不來朝。”
“這琉球國在隋朝、元朝都保持獨立,為何偏偏向我大明俯首稱臣了呢?”湯和也滿臉好奇地追問道。
眾人麵麵相覷,最後齊刷刷地看向了李祺。
“原因很簡單,宗藩製度!”
李祺笑著解釋道:“首先是形勢所迫,現在這琉球三分,中山國處於山南國和山北國夾擊之下,為了維持政權獨立,中山國需要借助大明王朝的扶持,利用大明藩屬國的身份震懾其餘兩國。”
中國王朝的宗藩製度,並非藩國單向朝貢義務,而是宗藩兩方的契約,宗主也要向藩國提供保護,維持藩國統治。
正因為得到了大明王朝的扶持,曆史上永樂十四年中山王世子尚巴誌開始統一三國,到了宣宗年間,冊封中山國國王為琉球王,琉球此後一直向明朝朝貢,與明朝保持藩屬,直到近代被倭國滅亡,成了所謂的衝繩群島。
事實上,很多史料都有記載,大明與琉球是以赤嶼為界,赤嶼以下屬於琉球王國,而赤嶼以上諸島嶼屬於明朝海疆!
換句話說,不但釣魚島是中國的,而且整個衝繩群島都是咱中國的!
“這些海外小國,不但物產貧瘠,還不知禮法,我大明扶持一個這樣的藩屬國,又什麼意義呢?”
馮勝不屑地撇了撇嘴,你說鉗製倭國吧,那頭鉗製啊?
這些土著蠻夷身上還裹著獸皮,唯一的武器就是弓箭,倭寇不知道能殺他們多少回!
“哎,馮世叔這是什麼話?”
李祺笑眯眯地開口道:“人家弱小貧瘠,正需要我們幫忙嘛!”
“派遣一些駐軍,訓練一些土著將士,送些我們淘汰的軍備過來,他們不是就能跟倭寇打得有來有回了?”
“咱們做事不能隻看短期利益,琉球本土還是有不少特色產品的,而且非常適合種樹一些作物,此外就是其地理位置了,上可到高麗和倭國,下可到南洋和呂宋,地理位置很是關鍵!”
聽李祺這麼一說,眾將腦海裡麵不約而同地浮現出了海圖。
“這麼看起來,確實很關鍵呐!”
湯和沉聲道:“這等咽喉之地,必須掌握在我大明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