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統計,並不可觀。
這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其實是戰損大於戰利的。
因為倭國這種窮國根本沒剩下什麼戰利,這些倭寇又大多都是些及時享樂的亡命之徒,而明軍付出的成本比倭國高多了。
彆的不說,光是火銃彈藥,就值得起這數百個倭寇的狗頭了。
最後的賬目落筆成冊,馮勝和鄧愈一起來到李祺的艙房。
李祺隨便翻了幾頁便合上,忍不住大罵開口。
“他媽的這些狗東西,窮成這鬼樣子了?”
“暫且不報,等有些斬獲再報去金陵。”
聽到這話,馮勝和鄧愈麵麵相覷。
李文和這種做法,其實很是犯忌諱。
畢竟兵權自古以來就是個很敏感的東西,一旦軍中將領做了什麼事情不主動上報,被軍中眼線提前一步傳達入京,那麼這事情可就鬨大了。
但是,下這個命令的人,偏偏就是他李文和這個監軍大人,那麼不報就不報吧,反正李文和在皇帝陛下心中,現在遠比親兒子還要重要了。
打了一場勝仗,眾人的心情顯然非常不錯。
鄧愈笑嗬嗬地捋須道:“文和,這功勞簿上麵你當列首位啊,班師還朝後陛下少不得褒獎你,老夫倒是要提前恭喜了。”
李祺笑嗬嗬地調侃道:“鄧世叔才是一軍主帥,您的功勞最大,沒有您的排兵布陣運籌帷幄,我軍焉能有此大勝。”
“還有馮世叔,最後及時變陣,成功堵死了倭寇的後路,也是大功一件啊!”
馮勝得意地大笑,這種互相吹捧的氣氛令人很是愉悅。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他這個“武威侯”現在急需要軍功,以恢複自已的國公爵位。
三人一陣商業吹捧後,鄧愈開口道:“對那些倭國軍械,文和可有什麼良策?”
這一戰,所有倭人全部被殺光,隻留下了少部分的高麗人和琉球人,此外就是繳獲的軍械輜重以及倭國戰船了。
但是這些倭國船隻與大明戰船不同,其空間狹小,大者容三百人,中者一二百人,小者四五十人、七八十人,並且倭國船隻常為平底,不能破浪,隻能乘風而行,若遇無風、逆風,他們就會倒桅蕩櫓,不能轉戧,所以隻能在順風下航行。
另外就是繳獲的倭國和弓重箭,鄧愈找將士試過了,不太習慣他們這些矮猴子的東西!
李祺想了想,臉上露出了一抹殘忍笑容。
“物儘其用嘛!”
“先把這些人留著,咱們去琉球或者濟州島補充淡水物資,然後奇襲那三島倭寇,這些東西到時候會派上大用場!”
聽到這話,鄧愈和馮勝頓時眼睛一亮,以他們的軍事眼光,自然看得出來李文和想要乾什麼。
兩日之後,琉球國古米山。
有琉球人注意到了這些海平麵上遮天蔽日的龐大船隻,立刻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然後奔走相告,甚至是喜極而泣。
沒錯,就是“喜極而泣”,一點都不誇張,因為他們的“大明天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