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三策!橫跨太平洋!(2 / 2)

就算被流放去了遼東,還能在敵軍裡麵混得風生水起,難怪文和對他念念不忘了。

正當此時,門外突然走進來一名文吏。

“陛下,太子殿下,大喜!”

“征倭王師大勝,倭國無條件投降,其兩個國主與幕府大將軍,此刻已被押送入朝,與糧食一同抵達了港口!”

此話一出,老朱陛下和太子標先是一愣,隨後不約而同地大笑了起來。

這還真是意外驚喜啊!

還不到一年時間,李文和就將倭國給推平了?

“好!好啊!”

老朱陛下滿臉笑容。

“立刻將那些倭寇押解入京,朕要好好質問他們一番,區區三島倭奴安敢如此挑釁我大明!”

說實話,老朱陛下心裡麵還是有著不少火氣,全都來自於倭國南朝的懷良親王。

殺了自已的使者,還在國書裡麵屢屢出言挑釁,老朱沒有火氣才怪!

太子標也是笑容滿麵。

倭國投降了,那文和應該要回來了吧?

此時他心心念念的李文和,正盯著海圖陷入沉思。

倭國打下來了,下一步就是派人去探尋美洲大陸了。

橫跨太平洋,本身就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後世考古學者在關島、夏威夷等地發現了與新石器時代大汶口居民一致性極高的古人遺骨,並且頭骨上保留有大汶口人拔牙風俗的痕跡,可見早在數千年之前就有部分先民跨洋擴散到這些地區。

首先是技術問題,首先是海船的遠洋航行能力。

中國傳統海船,一直以來有著不具備遠洋航行能力,這其實隻是刻板印象。

從唐代開始,中國海船已經可以脫離海岸,進行一定距離的遠洋航行,比如唐代賈耽所著《廣州通海夷道》,記錄了一條從廣州經南洋、印度洋到西亞和東非的航線,其中從珈藍洲(今尼科巴群島)西行十餘日到獅子國(今斯裡蘭卡),就是一條橫渡印度洋的遠洋航行。

而後到了宋代,遠洋航行能力進一步發展,南洋西洋航線大多是遠洋直達,如《嶺外代答》記載“廣舶四十日到藍裡(今班達亞齊)住冬”,其他有藍裡到顧臨(進印度馬拉巴爾)三十天,顧臨到大食六十天,皆是遠洋直航的航線。

而現在的大明王朝,則是遠航船隊的巔峰時期,不論是體量還是航線,都足以滿足跨洋航行的需求。

其次就是導航技術,大航海時代的導航技術不像後來那麼複雜,橫跨大洋主要靠的是等緯度航行法,大明已經掌握的牽星術,就是一種簡單的測緯度方法。

所以橫跨太平洋,隻要找到黑潮的緯度,剩下來的交給洋流和西風帶便可,實際上即使不會測量緯度,隻要能在倭國以西找到西風帶,橫渡太平洋也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從倭國橫跨太平洋抵達美洲,確實是充滿了可行性。

但是這其中需要經曆的艱難險阻,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的清楚的!

李祺有些蠢蠢欲動,他想做那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

可是一想到在大明盈盈期盼的家人好友,以及此行可能遭遇的種種危險,李祺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李景隆卻冷不丁地來了一句。

“文和,我去吧!”

李祺:“???”

臥槽?

你來真的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