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馬車之後,正是水師將士。
太子標親自出迎,看著那張熟悉的麵孔,嘴角不自覺地微微翹起。
李文和遠遠地就看見了他,笑嗬嗬地策馬上前,然後翻身下馬,二人對視良久。
隨後太子標上前一把抓住了他的手,埋怨道:“說好等我孩子出世之前趕回來,怎地去了那麼久?”
李祺無奈地翻了個白眼。
“大哥,這是滅一國啊!”
“滅了之後不是還要等著你們派人過來嗎?”
“鄧愈將軍現在還在那兒坐鎮呢!若不是想到你我也不會提前返回!”
聽到這話,太子標心中生出些許甜蜜,所有怨氣也全都煙消雲散了。
隨後李祺跟著太子標徑直入宮,見到了老朱陛下。
老朱先是有板有眼地封賞這批有功將士,勉勵了眾人幾句,然後就打發走了。
“行啊你小子,這計策真是順利得不像話。”
在李祺麵前,老朱也不會擺什麼架子。
畢竟這是自家女婿,算半個兒子。
太子標也笑道:“輿論開始發酵了,已經有不少朝臣官員在打聽倭國金銀的事情。”
“文和,你這計策雖然下作,效果卻很是不錯。”
李祺聞言隻是笑了笑,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
隻不過水師將士的戲演得有些過頭了,不知能否瞞住朝堂之上的這些老狐狸。
這批金銀自然不是來自倭國,金礦和銀礦確實找到了,但是想要開采沒那麼容易。
倭國采礦技術低得令人發指,就算那些倭奴的命不重要,但是這也會大大拖慢采礦進度。
因此最好的辦法,無疑是從大明調一批知識分子和技術工人過去,帶著這等倭奴一起采礦。
但是漢家子民安土重遷,倭國遠在海外又是出了名的蠻荒之地,加之通訊條件極其不發達,沒有什麼聖人願意為了國家大計而不惜遠赴萬裡,去為大明煉金采銀。
除非……有足夠的利益推動他們!
比如說遍地可見的金銀!
黃金可是好東西啊,畢竟物以稀為貴嘛。
工業革命之前,整個人類社會的黃金生產力水平都極其低下。
在此之前的數千年曆史中,世界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一萬噸!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技術達不到要求,難以成功開采,除非用人命去填!
采礦即便在後世也是個危險係數極高的行業,何況在如今技術和工具都極其原始的大明。
即便大明采礦業發展鼎盛,但負責進洞采礦之人,不是流民苦役,就是罪犯死囚。
隻要能夠餓不死自己,但凡頭腦正常的人,都不會以采礦謀生。
當然,倭國現成的倭奴,自然是采礦的最佳人選。
剛剛那批金銀,其實是從國庫和內帑裡麵調出來的金銀,數量其實也沒那麼多,隻是恰巧那麼一兩車罷了,剩下的全都是石頭。
不過百姓士子隻要看到了一車灑落在外的金銀,誰還會去質疑其他那些不是金銀呢?
是虎目而喙,鳶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