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貪婪,欲壑難填!
兩世為人的李祺豈會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
勞師出海遠征倭國,這是第一步。
利用士紳貪婪心理帶動造船業蓬勃發展,這是第二步。
等到消息傳遍天下,那以這些士紳縉紳的貪婪,他們肯定不會坐視,絕對會想方設法地插上一腳,而首要條件就是得先出海才行,所以造船行業即將迎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
等這兩步走完,等大明百姓湧入海洋,大明上下就會發現,原來大明並不是占據了這方天地的中心,也不是什麼天材地寶都被大明給占據完了。
李祺要做的,就是用事實打破華夏子民的這種固有觀念,從而用利益驅動他們奔向海洋,帶動造船業以及水師的發展!
事實上,大明王朝的造船業,堪稱發展到中國古代造船業的頂峰。
造船工場遍布於全國濱江沿海各地,尤以江蘇、福建、湖廣、浙江等地最為發達,除民辦的以外,還有官辦的,可謂是百花齊放。
洪武年間朝廷規定:“如或新造海運船隻,須要量度產木、水便地方差人打造。”
不過相比於永樂年間,洪武朝還是遠遠不如。
永樂年間,雄才偉略的永樂大帝為了帶動永樂新政,力排眾議派遣鄭和出海下西洋,由此帶動了大明國內一場造船業發展的高潮時期,各地出現了一大批官辦船廠,其中最大的有南京的龍江船廠、蘇北的清江船廠、山東的清河船廠、福建的台南船廠和東北的吉林船廠。
比如赫赫有名的龍江造船廠,就成為了十四世紀末典型的作坊式軍用造船廠,生產的艦船有仿古製的樓船、蒙衝、走舸、鬥艦,新創的有四百料戰座船、四百料巡座船、兩百料戰船、快船、叁板船、浮橋船等,一手打造出了鄭和下西洋的無敵艦隊!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宣德年間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活動的結束,華夏水師的海上遠
征行動就此終結,自此以後大明朝廷實行越來越嚴格的海禁政策,造船業迅速萎縮,大明海上力量的發展也全麵內縮。
甚至為打擊海盜和民間走私貿易,大明朝廷更加重視適和在近海使用的輕型船舶,大型船舶逐漸被淘汰、拆解,改造成為這種遮洋船和淺水船,專為內河漕運所用,遠洋戰船自此爛在了港口裡麵無人問津。
這一世,李祺既然來了大明,自然不會允許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李祺看向老朱陛下,誠聲道:“陛下,這份倭國輿圖乃是臣等親手繪製,上麵標注了一個個金礦銀礦的具體位置,全都是將士親眼所見!”
“事實證明,我大明並非是天地中心,諸如倭國這等蠻荒之地也存在金銀礦產。”
“還請陛下摒棄錯誤觀念,開海解禁,這才是富國強兵之策!”
老朱陛下聽得心馳神往,狠狠點了點頭。
為什麼不同意?
當然同意啊!
沒看到文和出海一次,就搞回來了這麼多好東西嗎?
大明心心念念的濟州戰馬,現在連整個馬場都是大明的了。
還有輿圖上麵這一座座金礦銀礦,正張開腿等著大明去寵幸呢,天知道能挖出來多少金銀!
再有文和一手打造的東海貿易圈,以濟州島為中心,大明、高麗、倭國與琉球等各方勢力都會參與貿易互通有無,光是收取的關稅商稅隻怕都是個天文數字了,更彆提四方貿易中蘊含的利潤!
可以說,這一次遠征倭國,大明賺了個盆滿缽滿。
至於什麼北元之類的,全都見鬼去吧!
等大明休養個幾年,等到戰馬數量足夠,等到錢糧輜重充足,等到軍備全部革新換代配備三眼銃……
北元,旦夕可滅!
是以老朱陛下意氣風發地點了點頭。
“文和放心,咱一定會開海解禁!”
“不過,要等那些士紳縉紳過來求著咱!”
此話一出,三人對視了一眼,儘皆大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