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報紙!搶了通政司的活兒!(1 / 2)

這一日,李祺搗鼓出了一個新玩意兒。

天津早報。

事實上,當李祺率水師征服倭國回來後,就跟太子標談過“信息壁壘”這個問題。

通政司是天子喉舌之司,原本主要職責是通傳內外文書,經由李祺提醒後,老朱陛下與太子標也開始重視起通政司的力量,傳達皇帝陛下的聖意,下到於民,下到於鄉野,而不是下到於官!

因為老百姓沒有了解外界的渠道,他們睜開眼睛就要去種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黑就睡覺了。

再加上因為朝廷的種種限製政策,老百姓一輩子都被禁錮在田地裡麵,所以他們所在的鄉野就仿佛是一個獨立王國,他們根本沒有接觸朝廷官府的機會,一切事務都要依仗鄉野士紳豪強,他們不懂大明律令,一切全都是這些士紳豪強說了算,他們不知道現在的皇帝是誰,在他們眼中最大的官兒可能就是縣太爺了,偏偏他們還接觸不到,所以這些士紳豪強就是他們眼中的律令權威代表,也就形成了“信息壁壘”。

士紳縉紳通過手中的權力,故意鑄就了這信息壁壘,使得陛下不知百姓,百姓不知君父,一切信息都要通過這些士紳縉紳上下傳遞,那麼他們自然會將對自已有利的告訴百姓,對自已不利的則立刻消除!

因此,老朱陛下加強了通政司的力量,在後麵幾次國家大政裡麵,也發揮出了令人可喜的變化。

然而李祺的提議還是沒有被采納,那就是讓通政司辦報紙,辦一份給天下百姓看的報紙。

說到底,老朱陛下還是小農思想作祟,想要老朱家的江山穩固,不願意開啟民智。

開啟民智乾什麼呢?

老百姓都生出了逐利之心,不願意繼續耕田種地過苦日子了,那田地誰來耕種?

曆朝曆代都選擇一些愚民政策,就是這麼個道理。

既然老朱不辦,那李祺就自已辦,先給老朱陛下打個樣。

報紙這東西在後世都已經差不多屬於淘汰的東西了,大家很少看報紙了,有的是各種各樣的渠道來獲取新聞資訊。

但是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報紙對老百姓而言,那簡直就是珍貴的信息渠道。

不過想要辦報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辦報紙存在兩個難題,一個是紙張,一個是印刷技術。

紙張和印刷書在這個時代都已經有了,但是都不適合大規模的用來辦報紙。

要知道紙在大明,依舊非常的貴,不是一般的貴,隨隨便便一遝紙竟然要好幾百文,算下來和後世報紙般大小的紙張,它就要幾文錢。

除了價格昂貴之外,大部分的紙,質量也不行,質量好的紙價格又更加的昂貴。

比如說文人墨客賦詩作詞用的宣紙,這質量非常好,但是用宣紙來辦報紙的話,那未免太過暴殄天物,沒有這個必要。

除了紙的問題之外,印刷技術

也是一個問題,這印刷技術不僅僅是印刷的問題,還有油墨的問題。

印刷技術在活字印刷的基礎上,李祺還可以改良一番,勉強也夠用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