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報紙!搶了通政司的活兒!(2 / 2)

但是這油墨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解決的,印刷用的油墨和寫毛筆字用的墨是不一樣的,寫毛筆字的墨它是墨塊加水慢慢磨出來的。

這印刷自然是不可能這樣去操作的,它必須要弄出一種專門印刷用的油墨出來。

好在先前李祺曾參與設計大明王朝的第一版寶鈔,並且為老朱解決了變色油墨這個難題,所以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改良,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李祺的指揮下,造紙廠和印刷廠都已經建設完畢,隨時可以開工。

造紙廠製造出了質量相當不錯的專門用來印製鈔票的紙張,印製銀票的紙張都是特殊的紙張,裡麵添加了棉花、棉絨在裡麵,所以質量好,遇水都不會有事。

當然李祺不可能用這樣的紙來印報紙,太貴了,製造這樣的紙張比宣紙還貴,但是有這個基礎在,弄出一些相對便宜的紙張根本就不是問題。

反正辦報紙,他又不準備賺錢,隻是想給老百姓一個獲得外界信息的渠道。

油墨的問題也已經解決了。印銀票都可以,用來印一下報紙自然也是不是問題,印報紙不需要精美什麼的,剛剛開始的報紙也可以不需要圖片什麼的,隻需要字跡清晰就可以。

緊接著李祺開始培訓大明早報的編輯,新聞記者,以及工作人員。

大明早報,這是李祺給自已辦的報紙想的名字,和後世的早報差不多,都是早上的出來,讓大家每天早上可以看到。

他本想叫“天津早報”,不過想想這是大明王朝第一份報紙,具有特殊的意義,所以還是叫“大明早報”。

辦報紙除了技術上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大難題,那就是新聞素材的問題。

既然是報紙,報道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新聞素材,從國家大事、各地的奇聞異事、經濟、軍事等到相關的內容等等都可以刊登。

但這些新聞素材並不會自已飛到你的手中,這就需要有專業的新聞記者去大明各地收集新聞素材,收集起來的新聞素材又需要經過編輯的審核。

哪些新聞素材是可以發的,符合大明價值觀,有利於朝廷統治;哪些新聞素材是不能發的,違背禮法倫理,不利於朝廷統治;哪些是有價值的,那些是沒有價值的,編輯的審核就非常重要了。

沒有龐大的新聞記者隊伍,就算報紙辦起來,彆說一天一報了,可能一個月一報都不行,因為都不知道該印一些什麼東西出來。

因為交通不便,通訊不便,信息傳遞極為緩慢,除了官方這邊搞出來的八百裡加急速度很快之外其它的消息傳遞都非常的慢,而且往往隻能夠在很小的一個範圍傳播。

沒有新聞素材,報紙根本就辦不起來。

好在,李祺不是一般人,天下各地都有“親故”。

比如正在與蒙古韃子廝殺的諸位將軍,就早早地收到了他的書信,請求提供一些可歌可泣的將士事跡。

再比如坐鎮倭國的耿炳文等人,也收到了李祺的來信,希望聊聊他們在倭國的見聞。

對此,眾人都是欣然應允,而這就成了大明早報的重要素材來源!

尤其是李祺還給錦衣衛指揮使毛驤去了一封信,想要借用一下錦衣衛的情報網絡。

然後毛驤直接給他告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