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016(1 / 2)

娘娘有毒gl 李浮安 3678 字 3個月前

朱向昌坐在書房,懷裡抱著不到兩歲的孫子,一筆一畫地在紙上寫著教孩子認字。

“跟祖父念。天——”朱向昌握起小孫子的手,讓孩子的小手指沿著紙上墨色的線條劃過。

小孩子吐字不清,總把“天”字念成“癲”字。

“癲——”小孩子奶聲奶氣地認真讀道,說完仰起頭看向祖父,一副求表揚的可愛模樣。

朱向昌大笑著摸了摸孫子的頭:“跟你老子一樣,傻乎乎的。”

想當年朱向昌也是正兒經的進士出身,雖未能位列一甲,但先帝爺曾當眾誇過他才學卓卓。不知怎麼的,他的兒女都不是讀書做學問的料子,到了孫兒輩更不行。

懷裡的小孫子還可以說年紀小,看不準成。可他的外孫子,大興二皇子馮忻,是個不開化的榆木腦袋,莫說讀書認字,連道理也講不通,匪裡匪氣的沒有半點皇嗣的樣子。

朱向昌正想著是哪裡出了問題,導致兒孫沒有遺傳到自己的聰慧,門外有仆從來回話。

“老爺。有位宮裡的姑姑求見。”

“可是皇後娘娘宮裡的姑姑?”朱向昌猜想定是女兒又需要銀兩打點宮裡的人,差人來取銀子的。皇後娘娘在宮裡開銷大得很,後宮那點子份例還不夠她老人家買盒胭脂的。吃穿用度自不必說,在宮裡你要使喚人為你儘心辦事,沒銀子哪成?好在那些銀子對尋常的富貴人家而言是巨款,對朱家來說卻算不得什麼。

仆從道:“是太後娘娘宮裡的姑姑。現正在前廳坐著。”

寧安宮的人?朱向昌不由得犯了嘀咕。他從沒和萬太後打過交道,這都入了夜,怎麼忽然派了人來?

“叫人好生伺候著,我馬上過去。”朱向昌抱著孫子出了書房,將孩子交與仆從道:“把小公子送回二爺院裡,擋著些風,著涼了拿你是問。”

***

芫茜早就聽說,論家底,皇後娘娘的娘家在整個京城都是數一數二的。她第一次來朱府,剛進門那會兒還沒瞧出沒什麼。國丈爺家的院子算不得大,造屋用的都是普通木料,庭院裡的陳設器物也極尋常,甚至以國丈爺的身份來看未免有些寒酸,實在不像巨富之家。

進了正院芫茜才知道,原來朱府內彆有洞天。她進大門後所見的那個小院子不過是門院,是供客人停轎的地兒,那幾間屋子也是供轎夫歇腳的。正院還要往裡走許久,比門院大了數倍不止,那叫一個雕梁畫棟氣勢軒昂。

她本以為國丈爺藏而不露,如今看來是自己想太多了。朱府的精巧奢靡,比之大內皇宮有過之無不及。

進了正廳,丫鬟給芫茜上了茶,茶水口感微甘,香氣撲鼻,是頂尖的好茶葉。

朱向昌換好衣裳才慢騰騰地出來了,他一點兒不著急。再是寧安宮的人,也不過是個體麵些的奴才,朱向昌根本沒把芫茜放在眼裡。他是國丈,論起輩份來和寧安宮萬太後是平輩,太後都要喚他一聲親家公。

“是不是太後娘娘有什麼旨意?”朱向昌坐於上座,低頭飲茶沒看芫茜。

芫茜穩穩地坐著沒起身向國丈爺行禮,她是代太後娘娘來的,不必行禮。倒是國丈爺的囂張態度,簡直和皇後娘娘如出一轍。

“太後娘娘想問國丈爺買點兒東西。”芫茜笑著道。

“哦?”朱向昌更糊塗了。難道有什麼東西是他有萬太後沒有的?怎麼可能呢,他的東西再好也比不得送進宮的貢品,但凡全天下獨一份的寶物必然在宮裡。“太後娘娘果真瞧上了我府上的什麼東西,我該主動獻上才是,這天下都是皇上的,哪裡敢與太後娘娘談買賣。姑姑但說無妨。”

“娘娘瞧上了國丈爺甾縣的那座渡口,想在那裡修個釣台,趁著春光正好去那兒釣魚解解悶。”芫茜又喝了口茶,誇讚道:“國丈爺府上的茶葉真是好。”

朱向昌變了臉色。

在渡口釣魚?宮裡就有數不清的池子湖泊,便是要在河道釣魚解悶,沿河兩岸也有數不清的河段儘著太後挑選。可萬妼偏偏要他的渡口……

那渡口是他供南北商販進出京畿的唯一通道,那片地他都買下了,貨船停在渡口,從那裡進入京畿,可以避交許多賦稅,他隻收朝廷所收的一半。

萬妼這是要斷他的財路啊!太後娘娘是想釣魚,隻不過他才是那條大魚。從渡口進京的那條道鮮有人知,他隻許幾個來往密切的巨商的貨過,萬妼是怎麼知道的?

“太後娘娘好興致,竟有垂釣的雅性。”朱向昌暗著臉道:“說起建釣台,我倒有處臨河的莊子風景甚好,鄰近的河更是水清魚肥……”

“國丈爺何必裝糊塗呢?太後娘娘就是要國丈爺在甾縣的地。”芫茜笑道:“娘娘的性子想必國丈爺是清楚的,甾縣渡口的事,娘娘可還沒告訴皇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