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還沒過河就先拆橋(1 / 2)

“子龍兄可在?”

黃宗羲嘹亮的嗓音在陳子龍門院前響起。

下一刻房門就被打開,一個門子出來見禮,看是黃宗羲,忙道:“小人見過黃老爺,您快裡麵請。”邊將黃宗羲讓進來,邊告訴他主人陳子龍正與顧絳(顧炎武)高談闊論呢。

“不意顧亭林亦在。”這可是正好了。

黃宗羲大步邁入門檻,這隻是一個兩進的小宅院,還沒走幾步,人就到了堂屋。就看陳子龍正與顧絳對坐,二人談論的很投機,竟然連黃宗羲到來也不知。

“太衝兄?多日不見,彆來無恙。”三人中顧絳的年紀最小,見到黃宗羲了,忙起身問好。

陳子龍就沒那麼拘束了,隻起身一拱手,笑著打趣道:“太衝來了,快快入座。近來多次尋你不到,隻言劉總憲處公務繁忙,今日怎的有時間來愚兄這裡閒坐?”

劉總憲就是劉宗周,他天啟初為禮部主事。曆右通政。因劾魏忠賢、客氏,削籍歸。崇禎初,起順天府尹,奏請不報,謝疾歸。再起授工部侍郎,累擢左都禦史。又以論救薑采、熊開元,革職歸鄉。崇禎南遷金陵,起複原官。

黃宗羲彆看後世名頭甚大,卻與顧絳一般,都是名落孫山之人。區彆在於顧絳屢試不中。自27歲起,便棄絕科舉帖括之學。而黃宗羲好歹有個舉人功名。而且他也正是劉宗周的弟子。

劉宗周起複後,便使人招來黃宗羲入己幕中。

到是陳子龍,雖然在溫體仁當政期間屢次不中,但崇禎十年溫體仁被罷相後,他第三次北上,與夏允彝同中進士,俱在丙科(三甲)。隻是未及赴任,就聽聞繼母病亡的消息回家治喪。

於崇禎十三年(1640)六月,出任浙江紹興府司理,不久兼代理諸暨知縣。數年間是皆在江浙為官,頗有政績。直到許都事件,左光先違背諾言,將許都及部眾骨乾六十餘人殺死。陳子龍很是不滿,遂於崇禎十六年三月間乞身歸裡。

到現在他也未曾補官。此時來金陵,也不是為了跑官,而是因為皇帝南遷,東林黨形式大好,陳子龍作為江南頂尖的名士,被人連連去信,比如劉宗周、黃道周,生生拉來了金陵。同時呢,這人明顯也渴望近距離的觀察朝堂上的一舉一動。

名士麼,文人麼,哪一個沒有一肚子的話要說?

他們對社會不滿,對朝政不滿,對皇帝大臣全都不滿。

針砭時政,指點江山,糞土當朝萬戶侯。

這是文人打骨子裡就養成的毛病!尤其是出了名的文人。

其他人都彆說話,聽我講——,那樣才最舒服。

東林黨、複社這一政治集團中,就相當一部分人是這樣的。自視甚高的很。

陳子龍還算他們中比較好的一個,很早就高呼:經世致用,空談誤國。自己也確實塌得下身子,先是丁憂期間與人合編了《皇明經世文編》,凡五百零四卷,又補遺四卷。選文以明治亂、存異同、詳軍事、重經濟為原則,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政治、軍事、賦役、財經、農田、水利、學校文化、典章製度等等,並根據當時接觸到的許多現實問題。

稍後又全麵整理了徐光啟的農學巨著《農政全書》。

為官時候,還親司賑事,救濟饑民,立粥廠,設藥局,養老幼,醫病疾,收死骨,救活十幾萬人。

這人在明末士林中是相當的另類者。

其治學觀點對顧絳、黃宗羲的影響也是極大。

不過說到在社會或是士林中的影響力,隻看陳子龍至今都沒有補官,或是被人推薦複起,那就可見一斑了。

他的這種治學理念與當下的士林風氣是大相徑庭的,雖然也頗有名頭。